假道庐陵郡,薄游青原山。
山空松桂香,殿阁森回环。
三泉湛寒玉,洗我襟抱烦。
况与二三子,杖屦同跻攀。
笑观颜黄碑,笔势惊飞骞。
昔也有高士,妙指穷玄关。
心花五叶开,法炬千灯传。
当时寻思人,一见心不澜。
至今三百载,水碧山苍然。
嗟我爱山水,所至必纵观。
聊于戎马际,偷此半日闲。
适野慕裨谌,命驾睎谢安。
规模寂寞滨,折冲谈笑闲。
矧兹湖湘盗,钩锄本元元。
弄兵潢池中,岂足劳戈鋋。
愿宣天子德,往使疲瘵欢。
龚遂理渤海,营平破先零。
威灵及襄汉,恢复从荆蛮。
国恩粗可报,乞身返田园。
持此问祖师,神交当解颜。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游王原山》。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假道庐陵郡,薄游青原山。”
注释:通过庐陵郡的道路,游览青原山。
赏析:开篇描绘了作者游览青原山的情景。庐陵郡为古地名,今江西省的部分地区。青原山位于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境内,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发源地,有“天下名山”之称。“山空松桂香,殿阁森回环。”
注释:山间空旷,松树和桂花散发香气;殿堂楼阁环绕山间。
赏析:此句描绘了青原山的幽静美景,松树和桂花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同时,殿堂楼阁环绕山间,展现了青原山的庄严与神圣。“三泉湛寒玉,洗我襟抱烦。”
注释:三处清泉如同寒冬中晶莹剔透的玉石,洗去了我心中的烦恼。
赏析:此处表达了作者在青原山的山水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如同三处清泉一般清澈透明,洗净了心中的烦恼。“况与二三子,杖屦同跻攀。”
注释:何况还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登山攀登。
赏析:作者与朋友们一同攀登青原山,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进了友谊。“笑观颜黄碑,笔势惊飞骞。”
注释:欣赏那些颜真卿书写的黄色石碑,其书法笔势如同飞翔的骏马。
赏析:此处赞美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他的字如同骏马般奔腾有力,令人赞叹不已。“昔也有高士,妙指穷玄关。”
注释:过去也有高人,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理解深奥的道理。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那些具有智慧和见识的人的敬仰之情。他们能够深入思考、洞悉事物的本质,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心花五叶开,法炬千灯传。”
注释:心中如同盛开的五朵莲花,佛法如同千盏明灯照耀着我。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喜悦,以及他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莲花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而佛法则是指引人们走向真理的道路。“当时寻思人,一见心不澜。”
注释:当年寻找那位智者时,见到他后内心波澜不惊。
赏析:此处回忆了作者曾经寻找那位智者的经历,但当他真正见到那位智者时,内心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干扰和波动。这说明作者已经对那位智者的智慧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可。“至今三百载,水碧山苍然。”
注释:时至今日已经有三百年了,青山依旧苍翠如画。
赏析: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但青原山的美丽景色并未发生改变。它如同一位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的老者。“嗟我爱山水,所至必纵观。”
注释:我喜爱山水,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去游览观赏。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执着,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去游览观赏,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这种热爱山水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聊于戎马际,偷此半日闲。”
注释:在战争时期,我只好利用闲暇时间来游览山水。
赏析:此句反映了战争时期的动荡不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困扰,作者只能利用战争间歇的时间来游览山水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这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珍视。“适野慕裨谌,命驾睎谢安。”
注释:我在郊野中羡慕谢安的风采,于是驾车前往拜访他。
赏析:这里提到了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谢安和裨谌。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著称于世。而裨谌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贤臣,因其忠诚正直而被后人称赞。作者通过提及这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们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敬仰之情。“规模寂寞滨,折冲谈笑闲。”
注释:我的居所环境宁静孤独,用兵策略讨论时轻松愉快。
赏析:这里描绘了作者居住的环境及其生活状态。虽然环境显得有些寂寥(寂寞),但这也反映出作者在忙碌之余能够享受宁静的时光。在用兵策略讨论时,作者能够轻松愉快地交流思想,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矧兹湖湘盗,钩锄本元元。”
注释:更何况那些湖南的盗贼,他们的钩锄都是从最底层人民手中来的。
赏析:这里批评了那些危害百姓的盗贼。他们的行为源于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他们手中的钩锄(农具)也是从这些底层人民的劳动成果中得来的。这反映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和社会不公的同情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弄兵潢池中,岂足劳戈鋋。”
注释:在朝廷内玩弄兵权,岂能满足于使用兵器?
赏析:这里批评了一些官员在朝堂内玩弄兵权,滥用武力的行为。他们应该明白,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正义、智慧和道德。滥用武力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愿宣天子德,往使疲瘵欢。”
注释:我愿意宣扬天子的仁德,让疲惫的人们感到欢乐。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宣扬天子的仁德,让疲惫的人们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照顾。这种仁爱之心也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精神。“龚遂理渤海,营平破先零。”
注释:龚遂治理渤海,平定了先零叛乱。
赏析:这句话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龚遂和先零王莽末。龚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名将和地方官,他在治理渤海地区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打击犯罪和不法行为,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广泛支持。而先零王莽末则是一位叛乱者,他曾在西北地区发动叛乱并攻占了多个城池。在这里,作者通过提及这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对正义和秩序的支持以及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决心和信念。“威灵及襄汉,恢复从荆蛮。”
注释:威灵降临到襄州汉中地区,恢复中原的事业从荆楚开始。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对恢复中原事业的期望。他认为威灵(强大的力量或威严)降临到了襄州汉中地区,预示着这片土地将再次成为国家的中心地带。而恢复中原的事业将从荆楚(古代楚国的所在地)开始展开。这里的荆楚不仅是地理概念,也象征着楚国的强大和辉煌。作者希望这一伟大的事业能够得到实现,为民族繁荣做出贡献。“国恩粗可报,乞身返田园。”
注释:国家的恩情稍微可以报答,请求辞去官职回到田园生活。
赏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决心。他认为国家对他的恩情虽然丰厚,但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更好地为国家服务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安逸和享受。因此,他希望能够辞去官职回到田园生活中去享受自然的美好、亲近家人和朋友、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等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选择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持此问祖师,神交当解颜。”
注释:拿着这份书信去请教我的老师,神交之后一定笑容满面。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与老师沟通的愿望以及对师生关系的珍视。他认为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对自己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他希望能有机会请教老师关于学业、人生等方面的疑惑和问题,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同时,他还期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够与老师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和感情纽带。这种师生之间的深厚关系不仅体现在学术上,还体现在互相尊重、关爱和支持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