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怀明德,圆坛展盛仪。
南城七里路,三岁一郊时。
豫动森华盖,乾行俪绛螭。
山河对旒冕,辰象倚旌旗。
尔祏前增谧,皇灵下告慈。
密都俄奠玉,清庙遍尝粢。
田烛纷先置,轩营肃左移。
礼行忘景晏,恩厚觉寒迟。
紫宙天鸿洞,宾柴燎陆离。
合祛联祭秸,妥侑判纯牺。
啜食千华炬,陪祠万翠緌。
开天浮协气,亘海受洪釐。
爱日兼祥至,随风与令驰。
群心乐更始,徽册贶颛辞。
尧舜文章焕,渊云颂叹疲。
无阶效论报,敢告日孜孜。
大礼庆成
上帝怀明德,圆坛展盛仪。南城七里路,三岁一郊时。豫动森华盖,乾行俪绛螭。山河对旒冕,辰象倚旌旗。尔祏前增谧,皇灵下告慈。密都俄奠玉,清庙遍尝粢。田烛纷先置,轩营肃左移。礼行忘景晏,恩厚觉寒迟。紫宙天鸿洞,宾柴燎陆离。合祛联祭秸,妥侑判纯牺。啜食千华炬,陪祠万翠緌。开天浮协气,亘海受洪釐。爱日兼祥至,随风与令驰。群心乐更始,徽册贶颛辞準舜文章焕,渊云颂叹疲。无阶效论报,敢告日孜孜。
译文:
在天地之间,我们感受到了上帝的明德。我们站在圆形的坛上,展示了盛大的礼仪。南城的七里路,每年只有三年才去祭祀一次。在开始之前就准备了华丽的车盖和红色的龙螭。山河对着皇帝的旒冕,星辰靠着旌旗。在陵墓前增加了谥号,皇灵下降到那里表示慈爱。密都突然举行了祭拜仪式,清庙中享用了各种食物。田地中的蜡烛纷纷放置好,宫殿中的营建也变得严肃起来。礼仪进行时忘记了时间,恩惠深厚让人感到寒冷但并不觉得迟慢。宇宙的天空宽广明亮,大海受到洪荒的恩赐。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风也跟随命令一起前进。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新的朝代又开始了,所以颁布了新的徽号。尧、舜的文章非常辉煌,深奥的颂歌也难以表达。没有方法来报答他们,所以我每天都在努力工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大礼庆成》。全诗通过对古代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诗人以宏大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将古代祭祀活动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联“上帝怀明德,圆坛展盛仪”两句,描绘了祭祀活动开始时的庄严场景。祭祀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仪式之一,象征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在这里,“上帝”指的是天地自然的力量,而“明德”则是指天地自然的恩赐。诗人通过描绘祭祀开始时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天地自然和祖先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诗人通过“南城七里路,三岁一郊时。”两句,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地域特色。南城是一个地名,而七里的路则暗示了祭祀活动的规模之大。这里的“三岁一郊”则表明了祭祀活动的周期性和重要性。诗人通过对这一地域特色和周期性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诗人通过“豫动森华盖,乾行俪绛螭”两句,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人物形象。这里的“豫动”和“乾行”分别指代了祭祀活动中的准备工作和实际进行的祭祀仪式。而“森华盖”和“俪绛螭”则形容了祭祀活动中的各种装饰品和象征物。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祭祀活动中人物形象的生动画面。
诗人通过“山河对旒冕,辰象倚旌旗。”两句,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象征性元素。这里的“山河”和“旒冕”分别代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辰象”和“旌旗”则分别代表天文现象和地理标志。通过这些象征性元素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祭祀活动中对于天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敬畏之情。
诗人通过“尔祏前增谧,皇灵下告慈。”两句,描绘了祭祀活动中对于祖先的纪念。这里的“尔祏”指的是祭祀活动中的石碑或石刻,而“增谧”则是指对祖先的追尊或加封。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祭祀活动中对于祖先的尊敬之情和纪念之意。
诗人又再次强调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密都俄奠玉,清庙遍尝粢。”这里的“密都”指的是祭祀场所,而“奠玉”则是指向玉器中供奉祭品的行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祭祀活动中对于神圣事物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先的纪念之意。
诗人通过“田烛纷先置,轩营肃左移。”两句,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热闹场景。这里的“田烛”和“轩营”分别代表农田和宫廷建筑。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成功地描绘出了一个热闹且庄重的祭祀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祀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诗人以宏大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将古代祭祀活动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