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如鹏骞,簸翮赴山谷。
独含片雨归,故故喧涧竹。
野亭桂空起,入夜鸟争宿。
我行亦已殆,况此弛担仆。
倒床不复呼,烂熳听自足。
人生浪游世,世网未易触。
好学还山云,终焉宿幽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宿嵩前
注释: 在嵩山附近过夜。
译文: 我在这里过夜。
2. 火云如鹏骞,簸翮赴山谷。
注释: 火红的云彩就像展翅高飞的大鹏,它们飞向山谷。
译文: 如同大鹏般的火云,振翅飞翔,向着山谷奔去。
3. 独含片雨归,故故喧涧竹。
注释: 只有一片雨滴落在身上,回到山中。
译文: 只有一滴雨落在我身,回归幽静的山间。
4. 野亭桂空起,入夜鸟争宿。
注释: 野外的小亭中桂花盛开,夜晚鸟儿争相栖息。
译文: 小亭子里的桂花开得正旺,夜晚鸟儿纷纷来停歇。
5. 我行亦已殆,况此弛担仆。
注释: 我行走至此已经很累,何况还要卸下重担休息。
译文: 我行走至此已经很疲惫,更何况放下重担休息。
6. 倒床不复呼,烂熳听自足。
注释: 躺倒在床上不再呼喊,悠然自在地聆听自然之声。
译文: 躺到床上不再呼唤,任凭自然的声响充盈耳畔。
7. 人生浪游世,世网未易触。
注释: 人们在生活中四处漂泊不定,难以摆脱世俗的羁绊。
译文: 人们在尘世间四处游荡不定,很难挣脱世俗的枷锁。
8. 好学还山云,终焉宿幽独。
注释: 喜欢学习的人最终回到山林,独自度过孤独的夜晚。
译文: 喜爱学习的人最终返回山中,独自度过宁静而孤独的夜晚。
9.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在嵩山上的一次经历。他看到天空中的云霞犹如大鹏般自由翱翔,又听到山间的溪流和鸟儿的鸣叫,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然而,他的行程却让他感到疲惫,甚至有些无力,不得不停下脚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最后,他感慨人生如同一场漂泊的旅程,难以摆脱世俗的羁绊,但仍然向往着回归宁静的山林生活,独自度过孤独的夜晚。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