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
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

【注释】

东 里:指隐居在东里的陶渊明。

山阴溪曲:指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居所,位于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南二十里的地方。

冈头:指高高的山冈。

小桥:指作者自建的小桥,横跨在溪流之上。

萧萧:形容风声、雨声等声音细碎而连续不断。

疏篱下,丛丛菊:指篱笆旁边,一丛丛菊花盛开。

虚檐外,萧萧竹:指屋檐外面,一片竹林随风摇曳。

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感叹世间的成败得失、是非荣辱。

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相信人世间的一切都不值得留恋,只有归隐才是真正好的。

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问现在这春天的美酒怎么样?现在正好成熟了。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词,描写作者在山水田园中隐居生活的闲适与快乐。

“东里先生”,点出陶渊明的隐居之地——东里的山阴溪曲。此处是陶渊明晚年退隐的地方,远离尘世繁华,远离世俗纷扰。

“家何在”以下几句,写眼前所见之景。诗人站在溪边,遥望那一片平野中的数间茅屋。昨晚刚刚下过一场新雨,溪水清澈见底,仿佛是一块玉石。此时,他来到一座小桥前,看到周围的柳树都摇动着嫩绿的枝叶。

“抱”字和“回合”二字用得极妙,把小桥和柳树联系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疏篱下,丛丛菊。”这两句诗描绘了篱笆旁边一丛丛盛开的菊花。菊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虚檐外,萧萧竹。”这两句诗描绘了屋檐外面一片竹林。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他认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成功和失败,有光荣和耻辱。因此,他选择归隐,认为世间万事都不值得留恋。

“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念。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利益。他认为,归隐才是真正的幸福,而不是名利的追求。

最后两句诗:“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他认为春天的酒非常醇厚,如今正好成熟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