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顾坤维,烦紫气、来从南斗。鞭才定,匆匆塞上,咏薇吟柳。少借日边霖雨望,教知天下风云手。听吾民、争说近年无,前朝有。
平安夜,舒长昼。笳鼓静,笙歌奏。记西湖五月,藕花时候。待把雁门冠带了,归来麟阁丹青旧。放蜀山、万点入樽罍,为君寿。

【注释】:

甲申,宋高宗建炎四年(1128年)闰十一月。蜀阃,四川方面统帅。

“天顾坤维”句:上天关怀着乾坤的维系。坤维,指乾坤。

“鞭才定”句:刚一平定,就匆匆奔赴塞上。鞭,鞭策,这里指平定。

“少借日边”句:暂且借助皇帝的恩泽希望天下风雨顺调。

“教知”句:让世人知道天下风云人物。

“平安夜”句:在平安夜里,百姓长夜无眠地期待着胜利的消息。

“笳鼓静”句:战马和战鼓都安静下来,笙歌奏响。笳鼓,指战马和战鼓。

“记西湖”句:记得五月时西湖的荷花盛开。

“待把”句:等到我们收复了雁门关,戴上冠冕,再归来,那时的麒麟阁将有我的名画。

“放蜀山”句:把蜀山的美景放入酒杯中,为君寿。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绍兴六年(1136年)任荆南兵马副元帅、知荆南府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收复中原失土,实现国家统一的殷切期望和坚定信心。

上阕写作者对朝廷收复中原的信心。起首二语,即以天帝之眼观天下,暗示出自己对朝廷收复中原的信心。“鞭才定”三句,承上文而来,说朝廷刚刚平定了北方,又急忙奔赴塞上,这是何等的急切。“少借”三句,说朝廷要借皇帝之恩泽,使天下风雨顺调,这是朝廷对天下百姓所抱的期望。“听吾民”三句,承上文而来,说朝廷要听人民的呼声,近年以来没有前朝那样有作为的君主了。

下阕写对朝廷收复中原的信心。“平安夜”三句,承上文而来,说现在虽然平安无事,但百姓却因长期不得安寝,而长夜难寐,期盼着朝廷的胜利消息,希望早日结束战争。“笳鼓静”三句,承上文而来,说现在战马和战鼓都安静下来,笙歌奏响,一派祥和的气氛。“记西湖”三句,承上文而来,说记得那时节五月的西湖,荷花盛开,景色十分优美。“待把”两句,承上文而来,说等我们收复了雁门关,戴上冠冕,再回来的时候,那时的麒麟阁将有我们的名画。“放蜀山”两句,承上文而来,说要把蜀山的美景放入酒杯中,为朝廷祝寿。

全词抒发了作者对朝廷收复中原失土,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深切期望,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一片赤诚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