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清能浅,秋声断复寻。
衰荷攲似扇,新菊碎于金。
匏熟犹垂格,藤乾倒附林。
日光寒转淡,山色远弥深。
索索群芳歇,幽幽妙虑沉。
薄言谢病晚,怅望丘中琴。
后园秋物
秋水清能浅,秋声断复寻。
衰荷欹似扇,新菊碎于金。
匏熟犹垂格,藤乾倒附林。
日光寒转淡,山色远弥深。
索索群芳歇,幽幽妙虑沉。
薄言谢病晚,怅望丘中琴。
译文:
秋天的水清澈如镜,可以映照出浅深不一的景色;秋天的声音时而清晰可闻,时而又消失无踪。
枯萎的荷花倾斜如同一把扇子,盛开的新菊花碎裂成一片片金色。
葫芦成熟了还挂在枝头,老藤干枯了却倒向林间。
阳光变得寒冷而渐渐稀薄,远处的山色显得更加深远、宁静。
百花纷纷凋零,只剩下幽静的思考和深沉的情感。
我因生病而辞去了官职,只能怅然地望着远方的山景和琴声。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田园时所作。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写物为主,但诗人并没有单纯描写秋景,而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与愉悦。
首二句“秋水清能浅,秋声断复寻”,描绘了秋天水面清澈、声音断断续续的特点。诗人通过对秋水和秋声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静谧与深远。这里的“秋水”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接下来四句“衰荷欹似扇,新菊碎于金”,诗人通过具体的形象——衰败的荷叶和破碎的菊花,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五至八句“匏熟犹垂格,藤乾倒附林”,则是对植物生长状态的描写。诗人通过对葫芦成熟、老藤干枯等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循环的无奈与接受。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秋天的自然景观,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定。
九至十句“日光寒转淡,山色远弥深”,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这里的“日光寒转淡”意味着夕阳西下,光线逐渐变得柔和而温暖。而“山色远弥深”则表达了远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加雄伟、深邃。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深远的美。
十一至十二句“索索群芳歇,幽幽妙虑沉”,表达了诗人对于百花凋零、思绪深沉的感慨。这里的“索索”形容秋风的萧瑟之声,而“幽幽”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静。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更具哲理性和深度。
最后两句“薄言谢病晚,怅望丘中琴”,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描述。这里“薄言”表示谦虚地说,“谢病”指的是辞官归隐,“怅望丘中琴”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