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顷虽达,不足为荣。
拟攀逸轨,少适真情。
遐赏风味,魂梦宵征。
葛巾藜杖,仿佛如生。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追求自由、超然物外的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和陶停云
和陶停云:我近来虽然有所成就,但并不以此为荣。
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态度,即使有了一定的成就,也不因此骄傲或满足。他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拟攀逸轨
拟攀逸轨:我打算效仿陶渊明那样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追寻内心真正的快乐和宁静。他选择了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榜样。少适真情
少适真情:我希望能更多地体验真实而真挚的情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真实性的追求,他不追求表面的繁华和虚假,而是希望找到真实的自我和真挚的感情。遐赏风味
遐赏风味:远方的美景和独特的风味。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独特风情的向往,他希望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来获得心灵的愉悦。魂梦宵征
魂梦宵征:夜晚,我在梦中遨游四方。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做梦时的情景,他可能在梦中遨游四方,感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这种梦境之旅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葛巾藜杖
葛巾藜杖:戴着葛巾,拄着藜杖,形容行脚僧。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的形象,他头戴葛巾,手持藜杖,象征着他的行脚僧人身份。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追求。仿佛如生
仿佛如生:仿佛看到了他们仿佛就在眼前一样生动活泼。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人物的怀念之情,他们仿佛就在眼前,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思念和感慨。
赏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真实情感、美好景色的追求。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模仿,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理想。同时,他也通过夜晚做梦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无限可能性的探索和对过往人物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