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中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心境以及追求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愿望。下面是对该词逐句的解读:
-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
- 进退存亡:表示人生的各种境遇和选择,包括进与退、存与亡。这里的“进退”和“存亡”强调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起伏和变化。
- 行藏用舍:涉及到行为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在这里,用“行藏”指个人的行为方式,而“用舍”则涉及到对不同人生道路的取舍。
- 小人请学樊须稼
- 小人请学樊须稼:这里以孔子的学生樊迟为例,表明即使是地位卑微的人,也可以学习并实践农耕等基本技能。
- 衡门之下可栖迟:描述了一种简陋但自足的生活状态,即在简陋的门下也能安身立命。
- 日之夕矣牛羊下:描绘了傍晚时分,牛羊归圈的田园景象,表现了一种平和而宁静的生活节奏。
-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
- 去卫灵公:表示远离了政治中心,可能意味着某种政治上的失意或远离权力中心。
- 遭桓司马:遭遇了一位名为桓司马的人物,这里的“桓司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或事件的象征。
- 东西南北之人也
- 东西南北之人也:表达了一种包容性,暗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 长沮桀溺耦而耕
- 长沮桀溺耦而耕:引用了《论语》中的故事,描述了两位隐士共同耕作的情景,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 丘何为是栖栖者
- 丘何为是栖栖者:通过对比自己与长沮桀溺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这首词通过对古代圣贤行为的模仿,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政治变迁的无奈和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和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