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易极,学成功未施。
彼苍胡用问,吾党竟谁资。
道在漫今昨,人间忽喜悲。
百年总埋玉,千古敬丰碑。
【注释】东莱:指李攀龙。□□(yù):叹词,表示惊叹。
易极:天理变化无穷,不可测度。
学成功:学问成就了,但还没有实践出来。
胡用问:何必去问他。
吾党:我们这一代。
今昔:现在和过去。
漫:徒然。
喜悲:喜悦与悲伤。
埋玉:埋葬美玉。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伟大的事业。
【译文】
感叹天地间的道理变化无穷,学问有成就却未能付诸实践。
何必去问他,我们这一代究竟谁才是他真正的继承人。
道在天地之间,无论今天还是去年,都显得那么渺茫。
人生短暂如同瞬间消逝的美玉,而伟人的伟大业绩则永垂不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东莱先生所作挽诗,其内容主要是赞颂李攀龙的学问和道德文章。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四句一韵,平仄和谐流畅。
首联“□□感易极,学成功未施”,以感叹的语气表达对李攀龙学问高深、品德高尚的赞赏。“□□”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李攀龙的敬仰之情,又暗示了他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学成功未施”一句,则是对李攀龙学问虽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却还未来得及施展的惋惜之情。
颔联“彼苍胡用问,吾党竟谁资”,“彼苍”一词,既是指苍天,也是指大地;“胡用问”三字,既是疑问句式,也是反问句式,表达了对于李攀龙为何尚未得到应有认可和赏识的疑问;“吾党竟谁资”一句,则是说在当今这个时代,到底应该依靠谁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颈联“道在漫今昨,人间忽喜悲”,通过对比今昔来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之情。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学问之道或者人生道理,而“漫”则是指时间的流转不定。
尾联“百年总埋玉,千古敬丰碑”,则是将李攀龙比作一块美玉,虽然历经百年时光的沉淀,但其价值依旧不减当年;同时,也将李攀龙比作一座高大的石碑,其伟业将被后人永远铭记并敬仰。
这首诗通过对李攀龙的赞美之词,展现了他对这位前辈学者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伟大贡献的肯定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