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丁未曾囚越,勾践戊辰还灭吴。
二十二年时返复,一如当日却乘虚。
这是一首描绘吴越争霸历史事件的诗,具体分析如下:
- 基础信息:
- 作者:邵雍,唐代著名诗人。
- 作品名称:《吴越吟二首》。
诗歌原文:
夫差丁未曾囚越,勾践戊辰还灭吴。
二十二年时返复,一如当日却乘虚。逐句解释:
- 夫差未擒越:夫差在位期间,未能成功抓捕越国。
- 勾践戊辰灭吴:勾践在戊辰年(公元前473年)实现了对吴国的灭国。
- 二十二年后复起:勾践在经过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后,重新组织力量攻打吴国。
- 当年策略重现:勾践采取当年夫差曾用过的策略,利用吴国的空虚状态发动攻击。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夫差在位时,并未能捕获越国;而勾践通过戊辰年(公元前473年)成功地消灭了吴国。经过长达二十三年的反复,勾践再次采用当年的策略,成功攻破吴国,就像当年夫差曾经那样,趁虚而入。
-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吴越两国之间的战争历史。夫差和勾践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他们之间有一段激烈的争霸战。诗中表达了吴国在战争中的失败以及勾践的复仇。
- 赏析:
- 历史背景:吴国和越国是春秋时期两个强大的国家,双方长期争斗不休。
- 战略运用:这首诗强调了战略时机的重要性。勾践在二十年后重新发起攻击,正是抓住了夫差的弱点,即他之前因骄傲而犯下的错误。
- 文学价值:邵雍的这首《吴越吟二首》不仅展示了古代的战争策略和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艺术表现。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当时政治策略和人性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