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学修心,人学修身。
身安心乐,乃见天人。
天之与人,相去不远。
不知者多,知之者鲜。
身主于人,心主于天。
心既不乐,身何由安。

诗句解读

1 天学修心,人学修身。 - 这两句强调了通过学习与修养来实现身心平衡的重要性。天学可能指的是与自然界相关的学问或修行,而人学则是指人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学习。这里提到的“修心”和“修身”表明,无论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是个人品德的提升,都是通往内心平静与快乐的途径。

  1. 身安心乐,乃见天人。 - “身安心乐”指的是当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处于和谐状态时,他就能体验到一种超越常人的宁静与喜悦。“天人”通常指代超凡脱俗或具有某种神圣性的人或事物,此处强调的是身心和谐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2. 天之与人,相去不远。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常遥远的观点。这里的“不远”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暗示了一种亲近自然和实现心灵净化的可能性。
  3. 不知者多,知之者鲜。 - 这句话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普遍现象:许多人对于如何达到真正的心灵平静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并不清楚,而真正理解这些原则并实践的人则相对较少。这强调了学习和了解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4. 身主于人,心主于天。 - 这是对身心关系的一种深刻理解。它表明身体的健康和幸福依赖于外部条件(如饮食、环境等)的支持;而心灵的平和与满足则更多源于内心的修炼和对自然的敬畏。
  5. 心既不乐,身何由安。 - 最后一句是整个诗歌的总结。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快乐,那么他的身体也难以感到真正的安宁和满足。这强调了心理健康与身体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维护这种联系的重要性。

译文

天学修心,人学修身。
身安心乐,乃见天人。
天之与人,相去不远。
不知者多,知之者鲜。
身主于人,心主于天。
心既不乐,身何由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探讨,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诗中指出,虽然人与自然在表面上看起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天之与人,相去不远”),但实际上,通过修身养性,人们可以接近甚至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这种理念鼓励人们在现代社会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诗中也强调了知识和了解的必要性。只有那些真正理解如何达到内心平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与自然合一的幸福感。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修养。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句,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关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心灵平静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