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打桨过西溪,南岭云飞北岭时。
鸟语屡呼人载酒,山行不厌雨催诗。
静中秋色人间少,客里泉声夜半知。
老去随缘皆可耳,愁霖未用苦相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生活的态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雨作留水西溪涨不可复归(注释:雨停后,积水使西溪上涨,水位上升无法返回)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后西溪的景象。雨停后,溪水暴涨,水位升高,使得西溪变得宽阔和深邃,无法再像往常一样轻松地返回原地。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 东溪打桨过西溪,南岭云飞北岭时(注释:在东溪划船经过西溪,南岭上的云朵飘向北方)
这句诗描绘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自然景观变化。通过“打桨”这一动作,表现出作者在游览中的心情与行动。同时,也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理位置的移动。南岭的云朵飘向北方,可能预示着天气的转变或即将到来的新季节。
- 鸟语屡呼人载酒,山行不厌雨催诗(注释:鸟儿频频呼唤,让人忍不住载着美酒出游;山中的行走并不厌倦,因为雨水催促着诗歌的创作)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旅行的期待。鸟儿的鸣叫声不断,仿佛在邀请人们去游玩。而在山间行走时,雨水似乎成了创作的催化剂,激发着诗人的创作灵感。这里的“催诗”暗示了雨水给诗人带来灵感,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更多的诗歌。
- 静中秋色人间少(注释:夜晚的寂静和秋色的清冷在人间难得一见)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秋天的景色。在这个时刻,大自然显得格外宁静美丽,而这样的景色在人间是非常罕见的。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对于这种独特时刻的珍惜。
- 客里泉声夜半知(注释:在异乡听到泉水的声音,是在深夜)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异乡听到泉水的声音。这种声音可能是在夜晚的某个时刻,为作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和心境。这可能是作者在异乡感受到的一种孤独、寂寞或是思念故乡的情感。
- 老去随缘皆可耳,愁霖未用苦相欺(注释:随着年龄的增长,顺其自然即可,不必过于忧愁)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应该学会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执着于某些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困境的态度,认为不必过度忧虑。这里强调了顺其自然和超脱物欲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