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一片谁能画,不着云烟态自殊。
漠漠平田新雨后,悠悠芳草夕阳馀。
水光低映浓如染,天影遥连淡欲无。
可恨风尘栖易混,石桥人断竹萧疏。

【注释】

苍茫:指山野。谁画:谁能画出?着:附着、显现。云烟:云雾。漠漠:形容平旷、辽阔。悠悠:悠长,绵延不绝的样子。水光:水波的反光。低映:反射在水面上。浓如染:色彩浓厚如染色一样。天影:天空的影子。遥连:远伸相接。可恨:可惜。栖易混:栖息在树上容易混杂在一起。石桥人断:石桥断裂。竹萧疏:竹子稀疏。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州期间。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苍茫的山林图;后四句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感慨和愤懑之情。全诗意境清丽自然,富有情韵。

首联两句“苍茫一片谁能画,不着云烟态自殊。”意思是说,那莽苍无际的原野,怎么能用画笔去描绘呢!因为它不显露出云雾缭绕的样子,所以显得特别不同凡响。这两句诗以议论起兴,点明了题意。“苍茫一片”是总写景色,突出原野的广大无边;“不着云烟”是特写原野,突出其不露形迹的特点,而“态自殊”则表明原野之不可画,因为只有“不着云烟”,才能显出它的“态自殊”。这一联既点出题意,又引出下文对原野的描写。

颔联“漠漠平田新雨后,悠悠芳草夕阳余。”的意思是说,雨过天晴后平展的田野,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这里,诗人抓住了两个最能体现景物特点的景象:“漠漠平田”和“悠悠芳草”。“漠漠”是说原野广阔平坦,“悠悠”是说草色连绵不断,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这两个景象与“苍茫一片”、“不着云烟”互相呼应,使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原野的广袤无垠和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

颈联“水光低映浓如染,天影遥连淡欲无。”意思是说,湖水的水光映入水中,像染料一样浓重;天边的云彩映入湖中,与湖水相连接,却像是要消融掉一般。这一联进一步描写了原野的景象。“低映”和“遥连”都是从视觉角度来表现原野的广袤和深邃;“浓如染”是说湖水的颜色浓重,“淡欲无”则是从感觉角度来表达原野的宁静和空灵。这两联进一步加深了对原野的描绘,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原野的壮阔和美丽。

尾联“可恨风尘栖易混,石桥人断竹萧疏。”意思是说,令人遗憾的是,那片原野被风尘所侵扰,变得杂乱无章;石桥也被风雨所侵蚀,变得破碎不堪。这两句诗通过写风雨对原野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原野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自己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

整首诗以描写原野为主,通过对原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