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草江边阁,临流发啸歌。
所观得病少,岂在蓄书多。
生子能无贵,居身不可过。
苟图销旦夕,青鬓长如何。

【注释】

闲居:闲居无事。

宿草江边阁:指隐居的草堂。

所观得病少:所看之物能让人少生病。

岂在蓄书多:何必藏书很多呢?

生子能无贵:孩子能够不尊贵吗?

居身不可过:做人不能过于奢侈。

苟图销旦夕:假如图谋消除眼前的烦恼和困难吧。

青鬓长如何:那青青的头发还能长久保持吗!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隐后写的一首咏怀诗,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全诗语言朴素自然而含蓄深沉,风格清新隽永。

首联“宿草江边阁,临流发啸歌。”点明题意,表明作者退隐后的心境。宿草江边阁,是说诗人退居于草堂之中。临流发啸歌,意思是面对流水发出啸声。

颔联“所观得病少,岂在蓄书多。”诗人以“所观”为引子,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得病少”,并非因为“藏书多”。这是从人生的角度来说明学问、知识的作用。诗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只是埋头苦读,而没有对社会有所贡献,那么,即使“读书千卷”,也只会成为“病树”而不是“材木”。所以,他主张“所观得病少”是因为“岂在蓄书多”。

颈联“生子能无贵,居身不可过。”诗人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思想,认为“生子”与“居身”都应该有适当的标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比喻:“生子能无贵?”意思是,生一个儿子难道就能尊贵到什么地步?这其实是在讽刺那些只重子孙后代、追求富贵权势的人。至于“居身不可过”,则是告诫人们要懂得知足。诗人认为“居身不可过”,并不是说要放弃进取心,而是要人们在生活上讲究适度;在精神上保持淡泊,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地位权势。

尾联“苟图销旦夕,青鬓长如何!”诗人用设问的形式来结尾,表达他对人生命运的看法,即一个人如果只顾贪图眼前短暂的享乐,那美好的青春时光又怎么会长久保持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上一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人的批判。

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后所写的咏怀诗。前六句写自己退居后的生活,后两句抒发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