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笔游从已五年,忽嗟精魄去茫然。
茂陵未访相如稿,宣室曾知贾谊贤。
薤露有歌凄晓月,绛纱无主蔽寒烟。
平生事业文公志,应试乡人白玉镌。
【译文】
持笔游从已五年,忽嗟精魄去茫然。
茂陵未访相如稿,宣室曾知贾谊贤。
薤露有歌凄晓月,绛纱无主蔽寒烟。
平生事业文公志,应试乡人白玉镌。
注释:
挽老苏先生:悼念苏轼。
持笔游从已五年,忽嗟精魄去茫然:我手持笔墨追随你已经有五年了,现在却突然感慨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已经离我而去(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因诗“谤讪朝廷”,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二年(1079),又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精魄:精神。
茂陵未访相如稿,宣室曾知贾谊贤:我没有去拜访过司马相如的故宅,也没有到过汉武帝曾经召见过的宣室前,但我知道贾谊是贤人。(据《史记·贾谊列传》:“贾生既以谪过不得意,自伤悼,度日损志,欲有所招,未得所试,与人言笑甚欢,醉或至于涕泣,然后自计:“上虽然用我,我固将死。……’”又:“贾生征书至舍,条奏政事状,愿陈之。”)。
薤露有歌凄晓月,绛纱无主蔽寒烟:薤露曲中有一首哀悼亡妇的词,它唱着:“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首词哀婉动人,凄切悲愁。绛纱:红色纱衣。
平生事业文公志,应试乡人白玉镌:你的平生抱负就是做文章,你参加考试时乡人送给你一块白玉作为勉励。文公:指孔子,因为孔丘字仲尼,号文子,故称文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老友苏轼的悼念之作。开头两句,作者回顾了自己和老友相识相知的过程,并感叹老友不幸去世,不禁悲痛万分。接着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生前事迹的了解和记忆。最后两句,则是对老友一生事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全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