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灭尘虑,七儿同静缘。
境超法界观,身作地行仙。
男女非殊相,丹青亦浪传。
襄阳聚首话,犹是在家禅。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道家修行生活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一、首句“一老灭尘虑”,描述了一位老人放下世俗的纷扰和杂念,心境宁静如止水。这里的“尘虑”指的是世俗的烦恼和纷扰,而“老”则表达了一种从容和淡定的心态。

二、第二句“七儿同静缘”,描绘了七个孩子共同追求清净的生活和缘分。这里的“七儿”可能是指七个孩子或七个弟子,他们都在追求一种清净、平和的生活状态。

三、第三句“境超法界观,身作地行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清净生活的境界和修为。这里的“境超法界观”意味着达到了超越佛法的境界,能够洞察一切法相,不受世俗束缚。而“身作地行仙”则是说修炼者如同地行仙人一般,能够自由自在地行走于世间,不受任何拘束。

四、第四句“男女非殊相”,表明修炼者的性别并不重要,他们追求的是修行的真谛。这里的“殊相”指的是不同的相貌和特征,而修炼者认为男女之间并无本质区别,重要的是内心的修行和对真理的追求。

五、第五句“丹青亦浪传”,批评了那些过分追求绘画和艺术表现的人。这里的“丹青”指的是绘画或书法,而“浪传”表示这些技艺只是表面的装饰,缺乏真正的内涵和深度。

六、最后一句“襄阳聚首话,犹是在家禅”,强调了修炼者虽然身处尘世,但仍然保持着一颗归家的心。这里的“襄阳”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而“话”指的是交谈和交流。这句话表达了修炼者虽然在世间忙碌,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没有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家修行者的生活和追求,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思想。它鼓励人们放下世俗的纷扰,专注于修行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