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去来想,万象起灭境。
方寸有所营,可与天地永。
五季日寻戈,四海环沸鼎。
炎方一旅平,烽冷夜彻警。
梯空出高营,飞阁冠五岭。
照耀人天上,变灭弹指顷。
故物二百年,虎死尚炳炳。
小立梯层阑,乌鸟聚落景。

【注释】:

  1. 雉山岩:雉山,指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郊。僧人曾在山上结庵(建小庙)诵经,野鸡日间聚集于此听他诵经,至天明才离去,人们习以为常。
  2. 数日不至:数日,几天;不至,不来或不到。山下有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儿,腰胁间有几根羽毛。寺中石碑上记载了这件事,永宁寺佛阁是五代末马氏占据荆广时所营建的,马氏的儿子叫马賨。
  3. 一念去来想:一个念头去来想。
  4. 万象起灭境:万象,万物、宇宙万物。起灭,生灭。
  5. 方寸:这里指心。
  6. 可与天地同长久:可,能够;与,和;天地,指宇宙。
  7. 五季:唐末五代时期,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8. 烽: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信号,用土坯或砖垒砌成圆锥形。
  9. 炎方:南方炎热的地方。
  10. 高营:指军事上的营垒。
  11. 飞阁冠五岭:飞阁,指高高的建筑;五岭,指南岭山脉,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冠,覆盖。
  12. 照耀人天上:照耀,照射;人天,指人间;天上,指天空、仙境。
  13. 变灭:变化消失,这里指消逝。
  14. 故物:过去的物事、遗迹。
  15. 虎死尚炳炳:老虎死后,仍然像活着一样闪闪发光。
  16. 梯层阑:梯子一样的栏杆。阑,栅栏、篱笆。
  17. 乌鸟聚落景:乌鸦和小鸟聚集在一起。这里指乌鸦和小鸟在栅栏旁栖息。

【译文】:
昔日雉山岩石上有座寺庙,僧人在那里诵读《法华经》。野鸡每天都到那里听僧人诵读,直到天明才离去,成为他们日常的习惯。然而有一天却突然不再来了,山下有个妇女生了个男孩,身上还留有几根羽毛。寺里有块石碑记录了这个事件,那是永宁寺佛阁。那是五代末年的马氏占领荆广时修建的。马氏的儿子叫马賨。
一个念头去了又来想,万象都开始或结束。
心里有一处地方想要占有它,就能够跟天地一样长久。
那五季战争连绵不断,四海都被搅得波涛翻滚。
南方炎热的地方也平息下来,夜晚不再传来警报声。
从高处搭建了一座塔楼,飞阁高耸于群峰之上。
它的光芒照耀着人间,变化消失如同弹指之间那么短暂。
那些过去的东西二百年过去了,老虎死了还闪闪发亮。
一个小梯子搭在栏杆旁边,乌鸦和小鸟聚集在下面。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永宁寺的历史变迁,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之情。首句“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地点,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寺画面。第二句“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描述了僧人诵读佛经的景象,野鸡每天聚集在此听诵,直至最后离开,成为寺院的常客。第三句“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余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描绘了妇人生产后留下的羽毛被记录的情况。第四句“寺有石纪其事永宁寺佛阁五代末马氏据有荆广时其子賨所营也”揭示了这个石碑记录的故事与马氏家族的历史有关。
第五到第八句“一念去来想万象起灭境方寸有所营可与天地永五季日寻戈四海环沸鼎炎方一旅平烽冷夜彻警梯空出高营飞阁冠五岭照耀人天上变灭弹指顷故物二百年虎死尚炳炳小立梯层阑乌鸟聚落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物的命运沉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七绝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展现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生的无常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