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美人构亭子,岿然屹立深园里。
窗近断岩见怪石,壁临绝涧闻流水。
亭中一架古人书,知是群经及诸史。
桐叶滴露下阴砌,橘花随风飘静几。
美人素厌世俗语,有语利名须洗耳。
衡门反关高枕眠,红日三竿犹未起。
过沈仲嘉园亭题赠
包山美人构亭子,岿然屹立深园里。
窗近断岩见怪石,壁临绝涧闻流水。
亭中一架古人书,知是群经及诸史。
桐叶滴露下阴砌,橘花随风飘静几。
美人素厌世俗语,有语利名须洗耳。
衡门反关高枕眠,红日三竿犹未起。
注释:
- 包山美人:指的是包山上的美人。
- 岿然屹立:形容建筑物高大而坚定的样子。
- 窗近断岩:窗户靠近断崖。
- 壁临绝涧:墙壁靠近悬崖峭壁。
- 古:指古人的书。
- 桐叶滴露:梧桐树叶上挂着的水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 阴砌:隐蔽的台阶或地面。
- 橘花随风飘:形容橘子花在风中轻轻飘落。
- 素:平素、向来。
- 俗语:平常的话。
- 洗耳:比喻摒弃世俗的名利观念。
- 衡门:用横木做成的门,这里形容简陋的住所。
- 反关:关闭。
- 高枕眠:安安心心的睡觉。
- 红日三竿:早上太阳已经升起了三根竹竿那么高。
赏析:
这组诗通过描绘沈仲嘉园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赞美。首句“包山美人构亭子”,直接点明了主题人物——美人,以及她所构筑的亭子。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亭子的环境和景观,包括断岩、绝涧、古书、桐叶、橘花等元素,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
诗人通过描述美人的行为和心境,进一步展现了她的高洁品质。例如,她对于世俗语言的厌倦,以及对于利名的摒弃,都体现了她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向往来结束全诗,表达了他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向往。整首诗通过对美人及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她生活态度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