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藏修洞庭野,新架虚堂殊潇洒。
闲门开傍橘柚林,万颗千株映青赭。
居士优游每不出,左列图书右盏斝。
逢迎自觉青眼众,来往应知白丁寡。
莓苔经雨上石砌,萝薜迎风拂檐瓦。
素闻平生剩积善,馀庆当传累世下。
醉挥健笔赋新诗,辄赠堂中乐居者。
赠善庆堂主人夏元富
【注释】①居士:这里指主人。藏修:隐居修行。洞庭野:即洞庭山。新架虚堂:即新建的空堂。殊潇洒:极为清雅高洁。②闲门、橘柚林、万颗、千株:都是形容庭园之景,也暗指主人的品格高洁。青赭(zhe):深青色的砖瓦。③优游:从容自得的样子。左列图书右盏斝(jiǎ):左有书籍,右有酒杯。④逢迎:迎合别人的喜好。自觉:自己感觉。⑤萝薜(luǒ qiè):薜荔和女萝,均为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士。⑥馀庆:指余庆之人。当传累世:应当流传于后世。下:指后代子孙。⑦醉挥健笔:喝醉了酒挥笔疾书。赋新诗:写新诗。⑧辄(zhé)赠:随即赠送。乐居者:乐于居住在这里的人。
译文:
居士隐居在洞庭山上,新修的空堂格外清雅高洁。庭院中开满了橘柚树,无数棵橘柚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亮。主人喜欢独处,左手边摆放着书籍,右手边放着酒杯子。他待人亲切友好,所以大家都喜欢他,来往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普通的人。庭院里的石阶上长满了苔藓,迎风摇曳的女萝和女萝藤相互依偎,覆盖在屋檐的瓦片上。主人平生都积存了善心,他的好行为将会一直流传下去。我喝醉了酒就挥笔疾书,写了一首新诗送给这里的快乐居住者。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律,诗人通过描写善庆堂的主人夏元富的庭园风光,赞美主人的品德,表达了对主人的敬佩之情。
首联“居士藏修洞庭野,新架虚堂殊潇洒”,诗人先描写了善庆堂主人夏元富的庭园景色。“居士”二字,点明其身份。“洞庭野”三字,写出庭园的所在之地,同时表明了主人的住所远离尘嚣,远离俗世。“新架虚堂”四字,则描绘出了主人的新居。其中“新架”二字,既表现了主人的勤劳与智慧,又表现出主人对生活的热爱。而“虚堂”二字,更显示出主人的清高与淡泊。“殊潇洒”三个字,则直接点明了主人的居所之美。这一联中,“藏修”与“新架”相对,“洞庭”与“虚堂”相对,“潇洒”与“殊潇洒”相对,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使得全联的意境更加丰富而深远。
颔联“闲门开傍橘柚林,万颗千株映青赭”。这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庭园中的景物。“闲门”二字,既表明了主人的悠闲自在,又表现出主人的不拘一格。“橘柚林”三字,则直接点明了主人所处的环境。其中“橘柚”二字,不仅暗示了主人所从事的职业,更暗示了主人性格中的乐观与豁达。“万颗千株”四字,则表现出了庭园中的果木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从而也反映出主人庭园之大、主人之广博的胸襟。“映青赭”三字,则描绘出了果木的色彩之鲜艳,进一步凸显出主人庭园的美丽与和谐。
颈联“逢迎自觉青眼众,来往应知白丁寡”。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主人人格的赞美。“逢迎自觉”三字,表明了诗人对于主人善于应对他人的赞赏;“青眼”二字,则暗示了主人对他人的喜爱与欣赏。这两联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外在的表现。一方面,“逢迎自觉”与“来往应知”之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青眼众”与“白丁寡”之间,又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的存在,不仅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而深刻,而且也使得诗人对于主人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尾联“莓苔经雨上石砌,萝薜迎风拂檐瓦”。“莓苔”二字,既描绘出了庭园中的自然环境,又暗示了主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经雨上石砌”,则描绘出了庭园中的景色之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与保护。“萝薜迎风拂檐瓦”,则描绘出了庭园中的植被之茂盛,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这两联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外在的表现。一方面,“莓苔经雨上石砌”与“萝薜迎风拂檐瓦”之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经雨上石砌”与“萝薜迎风拂檐瓦”之间,又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的存在,不仅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而深刻,而且也使得诗人对于主人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善庆堂主人夏元富庭园风光的描绘,展示了主人的高洁品质与卓越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主人深深的敬意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