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这首诗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
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
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观月感怀之作,通过描写月亮的美丽和夜晚的变化,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首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描绘了天空由晚云渐渐退去,露出一片清澈如琉璃般的蓝天的景象。这里的“晚云”与“暮色”相对应,“收”字则给人以时间流转的感觉。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烂银盘”比喻月亮的美丽,用“皓色千里澄辉”来形容月光照耀下的大地如同被照亮的银色盘子一般明亮。这种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瑶台冷,阑干凭暖”,诗人在寒冷的瑶台上倚栏远眺,感受到月光的温暖。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受,也暗示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结尾两句“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他想象对方此刻一定也在欣赏这美丽的月光,而自己却只能在此处独自感受这份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