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晴明,恰正是、女儿佳节,双双姊妹相携。倩娘梳、牡丹新髻。
邀郎着、杏子单衣。玉茧新裁,红绒细嚼,金钗押衬石榴枝。
人都道、内家妆束,别样风姿。莫迟疑。绣旗画楫,逢逢饶鼓来时。
被花遮、帘前烦恼,惊人觑、背后矜持。又何处,清讴檀板,一派好风吹。
酒后三弦,歌栏十番,谁家浪子拥妖姫。忙回避,荡舟归去,说与郎知。

【注释】

绿头鸭端午:这是一首描写端午节赛龙舟、女儿节的诗歌。绿头鸭,是一种水鸟,端午节这天,人们会用它来装饰龙舟。女儿节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节日,少女们会穿上彩色的衣服,手挽着姐妹的手一起出游。这首诗歌描绘了端午节女儿节的场景。

双双姊妹相携:形容姑娘们手挽着手,亲密无间。双双,形容两个人或物成双成对。

都道:人们都这么说。内家妆束,别样风姿:内家,是指皇宫或贵族家庭。这里指女子的打扮。

绣旗画楫:用绣花的旗帜和画有图案的船桨装饰。饶鼓,锣鼓声。

被花遮、帘前烦恼,背后矜持:形容女子在出游时既害羞又矜持,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的美,但又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清讴檀板,一派好风吹:清讴,清脆悦耳的歌声。檀板,古代乐器的一种,以香木制成。

三弦,一种弦乐器,常用于伴奏音乐。十番,即十部乐曲。浪子,游手好闲的人。

【赏析】

《绿头鸭·端午》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描写端午节女儿节的诗歌。这首词通过描写端午节女儿节的场景,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

词的开篇“趁晴明,恰正是、女儿佳节,双双姊妹相携”,描绘了端午节这一天晴朗明媚的景象,以及女孩们手挽着手、亲密无间的出游情景。这里的“晴明”和“佳节”都强调了端午节的喜庆氛围,而“双双姊妹相携”则表达了女孩们之间的友情和默契。

接下来的句子“倩娘梳、牡丹新髻”,则是对女孩们的装扮进行了具体描述。这里的“倩娘”是指美丽的女子,而“梳”、“新髻”则分别指梳理头发和扎起新发髻。这些词汇不仅描绘了女孩们的美丽外貌,也暗示了她们内心的娇羞和羞涩。

接下来的“邀郎着、杏子单衣”和“玉茧新裁,红绒细嚼,金钗押衬石榴枝”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孩们在出游时的装束和动作。这里的“邀郎着”、“玉茧新裁”等词语,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展现了女孩们的活泼可爱和青春活力。而“金钗押衬石榴枝”则暗示了她们的美貌和高贵气质。

接下来的几句“人都道、内家妆束,别样风姿;莫迟疑。绣旗画楫,逢逢饶鼓来时”则是对周围人的看法进行了描绘。这里的“内家妆束”指的是皇家或贵族的家族传统,而“别样风姿”则强调了她们的独特魅力和与众不同的气质。而“莫迟疑”则表达了人们对她们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最后几句“被花遮、帘前烦恼,惊人觑、背后矜持;又何处,清讴檀板,一派好风吹”则描绘了女孩们出游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这里的“被花遮”和“背后矜持”都暗示了女孩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害羞又矜持,既渴望被人关注又害怕被看到。而“清讴檀板,一派好风吹”则表达了她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词通过对端午节女儿节的场景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