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蒲攲倒洲渚生,江流茫茫亦清平。
小舟击汰如有声,入眼初觉非丹青。
便欲从之载酒行,忽怪四壁风涛惊。

【注释】

菰(gu)蒲:即蒲苇。欹(yí)倒:倾斜。洲渚(zhù):水中的小块陆地,也泛指江中的小岛。清平:形容江水清澈平静。击汰:拍打水面的声音。丹青:这里指绘画。从之:跟随它。载酒行:携带美酒去赏玩。忽怪:忽然感到很奇怪。四壁风涛:四面的江岸和山崖上刮来的大风大浪。

【译文】

长满芦苇的小洲上有蒲草,它们斜靠在江中,显得生机勃勃,江流浩渺也是一片清明。小舟在江水中轻轻荡漾,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我初见此景并不觉得像一幅画。我打算跟随它去赏玩一下江上的美景,忽然觉得四周的江岸和山上的山崖上刮来阵阵狂风巨浪,使人十分吃惊。

【赏析】

《观画》是一首描写江上风光的诗。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前四句写诗人观赏一幅江上风景图时的情景;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这幅画的评论,表达了对画家高超艺术手法的赞美。

“菰蒲欹倒洲渚生”,起势不凡。菰蒲,是江边、湖边常见的一种植物。其茎叶多汁,可食;茎干柔软,可编席。这里用一个“生”字,将菰蒲生长在洲渚之上的景象写得栩栩如生。菰蒲的欹倒,正显示了江水的浩渺无垠,也表现了作者的游兴盎然。“江流茫茫亦清平”,承前意脉而来。这两句是对前四句的具体写照。菰蒲欹倒在江中洲渚上,与江水相接,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面。江水茫茫无际,水流平缓,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江上风光的描绘,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小舟击汰如有声”,紧接上句而来。这是对前四句的具体展开,进一步描绘出江上的景色。小舟轻快地行驶在水中,发出阵阵水声,如同击打岸边的石头一样。这声音虽不响亮,但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里的“击汰”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小舟行驶在水中的情景,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叶扁舟在江中穿梭往来。而那“如有声”的描述,则又增添了几分生动和趣味。

“入眼初觉非丹青”,是诗人对前面景色的具体描述。这四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当诗人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他并没有立即被它的美丽所吸引,反而觉得它与真正的山水画有所不同。这里的“非丹青”,既是对画中人物的比喻,也是对画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的赞美。这种赞美既源于画中的山水,也源于画中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状态。

“便欲从之载酒行”,承接上文而来。这是诗人对前面景色的具体感受,同时也是他对这幅画的进一步解读。当诗人看到这幅画时,他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跟随它去欣赏江上的美景。于是,他决定携带美酒去赏玩一番。这里的“从之”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又体现了他的豪爽性格。

正当诗人准备带着美酒去赏玩江上美景的时候,他却突然发现四周的江岸和山上的山崖上刮来阵阵狂风巨浪,使他感到十分吃惊。这两句诗通过对江上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叹。

《观画》这首诗通过对江上美景的描绘和对画家高超艺术手法的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它也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