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菩萨蛮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是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双调,六十一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此词押仄声韵。
  2. 蟋蟀(qiū shuì)鸣叫:蟋蟀是一种昆虫,常在夜间发出声音来吸引异性。在古代诗词中,蟋蟀的叫声常常被用来比喻悲愁和哀怨的情感。
  3. 泣露:形容泪水滴落时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一般清脆悦耳。
  4. 惊秋枕:秋天的到来使得人们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和失落,所以将这种情绪比作秋天的来临,使得原本宁静的枕头变得不安起来。
  5. 罗帏(luó wéi):指的是织有精美图案的帷幕,这里指代的是闺房中的窗户。
  6. 鸳鸯锦:鸳鸯是一种鸟类,其羽毛色彩艳丽,形状优美,常被用作象征美好和吉祥的物品。这里的“鸳鸯锦”可能是诗人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7. 玉肌:形容女子肌肤如玉般细腻光滑。
  8. 凉:形容词,形容环境或物体的温度较低,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9. 残更:旧时的计时方法之一,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刻,所以一夜总共是三百五十刻。这里的“残更”可能是指深夜时分,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在夜晚。
  10. 翻:动词,意为翻转、摇动。
  11. 翠幔:绿色的帷幔,通常用来形容室内装饰的华丽。
  12. 灯花:指油灯芯燃烧后形成的花纹状物,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灯光昏暗或者心情忧郁的氛围。
  13. 不成眠:无法入睡,形容诗人由于内心烦乱而难以入睡。
  14. 鸦(yā)啼:乌鸦的啼叫声,这里用来比喻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
  15. 金井:古时宫殿中的井台,这里可能是用来象征皇宫或者富贵人家的生活。
    赏析:
    这首《菩萨蛮》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女子深夜独处的情形。全词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女子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诗的开篇“虫声泣露惊秋枕”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蟋蟀的鸣叫声使得秋天的气息更加明显,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和失落。这里的“秋枕”可能是这位女子所特有的物品,也可能是暗示她的内心状态。紧接着,“罗帏泪湿鸳鸯锦”进一步描绘了她因秋夜而感到的凄凉。这里的“鸳鸯锦”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幸福,但此刻却因为秋夜而变得暗淡无光。
    接下来的句子“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描述了这位女子在秋夜中独自躺着的情景。她的身体冰凉,可能是因为秋夜带来的寒冷。同时,她也在思念着远方的人,这种思念让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接下来的两句“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和氛围。阴风使得翠幔飘动,雨水也让灯花变得暗淡。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一种压抑和沉闷,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最后两句“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知道自己无法入睡,是因为内心的烦乱和担忧。而乌鸦的啼叫声也让他感到孤独和寒冷。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个女子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