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合流三百里,直下富沙如撚指。
溪东披拽缆过西,千丈春风怒涛起。
香轮不解碾清江,造舟贯索成河梁。
年年麦熟梅欲黄,连城千里皆波光。
淳熙太守忧溱洧,问津日夜思无计。
老农叉手愿鸠工,叠石中流使民济。
金珠卖价不计缗,镌瑕断梓功方成。
功成燕雀贺新屋,炳然万栋辉丹青。
插天螮蝀横江尾,下压寒潭碧无底。
市声不到画梁间,秋色尽归朱箔里。
我行一月无风波,今朝醉眼翻青罗。
金鳌背路客挥𩍐,玉虹跨浪舟飞梭。
石唇喷尽寒崖雪,雪中电掣金蛇赤。
两岸楼头将相家,八州车马神仙客。
人言辟人推政平,故此特以平政名。
我闻政事平如水,水到不平还作声。

【赏析】:

《平政桥》(又称安澜桥、涵碧桥),在云南建水县南。此桥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重修,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建。因位于城北的一水中游,故称“中流砥柱”,又名“安澜”。

诗以写景起兴,先写建水河的壮美景观,后写诗人对治理河水的设想和愿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宏大深远,结构严谨缜密,构思巧妙新颖。

第一二句:“建水合流三百里,直下富沙如捻指。”建水是一条发源于哀牢山主峰马鞍山麓、横贯建水全境、注入红河的河流。这里说建水与另一条支流相汇合,汇合点就在富阳镇下游的富沙村。这两句写建水河源头,写出它从高峻的大山奔流直下,水流湍急,奔腾不息。第三句:“溪东披拽缆过西,千丈春风怒涛起。”说的是在建水两岸,有两座石拱桥。一座叫“文峰桥”在东岸(即今文峰路一带),一座叫“普贤桥”(即今天仙桥)。这两座石拱桥都是用石料建造的。由于建水河两岸地势险要,又有石拱桥作支撑,所以两岸行人可以不用攀爬石崖或栈道。第四句:“香轮不解碾清江,造舟贯索成河梁。”香轮是佛教中一种法器,用来象征佛法无边,也常用来比喻佛光普照。这里的“碾清江”指的就是造舟贯索成河梁。第五句:“年年麦熟梅欲黄,连城千里皆波光。”这两句是说每当小麦成熟时,那金黄色的麦浪翻滚,好像要把人的视线挡住;而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一片片白花又像是给河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波光。第六句:“淳熙太守忧溱洧,问津日夜思无计。”淳熙是南宋宁宗皇帝的年号(公元1174—1189年),溱洧是古地名,这里借指建水县城。第七句:“老农叉手愿鸠工,叠石中流使民济。”“老农”是指当地一个姓张的老农,他叉手向上游指去,意思是希望上游的人把石头堆到河心,让河水平静下来,让下游的人们可以安全渡过。第八句:“金珠卖价不计缗,镌瑕断梓功方成。”金珠是金子银子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建水河边的金鱼。第九十句:“功成燕雀贺新屋,炳然万栋辉丹青。”这两句是说修建完这座桥,人们欢声雷动,好像燕子雀儿都来祝贺新居一样。第十句:“插天螮蝀横江尾,下压寒潭碧无底。”插天螮蝀是神话中的巨鱼,横卧在水面上,尾巴伸向天空。这两句是说建水河两岸的高楼大厦倒映在水中,就像插在天上的巨鱼横卧在水中。第十一句:“市声不到画梁间,秋色尽归朱箔里。”这两句是说市声听不到,画楼的窗户却能看到秋色。第十二句:“我行一月无风波,今朝醉眼翻青罗。”“青罗”是青布,这里用来比喻酒席的美酒。第十三句:“金鳌背路客挥𩍐,玉虹跨浪舟飞梭。”这两句是说有个渔人在金鳌山上背对着游客用钓竿垂钓,而一只小船则像一道彩虹跨过波浪,快速前进。第十四句:“石唇喷尽寒崖雪,雪中电掣金蛇赤。”这是说石崖上喷薄而出的白雪被太阳晒得闪闪发光,好像有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射出了一道长长的金蛇。第十五句:“两岸楼头将相家,八州车马神仙客。”两岸楼头的将相人家都是富贵人家。第十六句:“人言辟人推政平,故此特以平政名。”这是说人们传说这里是太平之地,所以才有了平政桥这个名字。第十七句:“我闻政事平如水,水到不平还作声。”我听说政事应该像水一样平和,如果水到了不平之处就应该发出声响。

这首诗通过描写建水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治理河水的向往和期待。诗人通过对建水河边的美景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