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家谢主翁,安排席稿地炉东。
枕头就借支机石,帕额聊防箭隙风。
酒瓮下眠添古话,牛衣中卧有时通。
老吾看破人闲事,锦帐牙床总是空。
【注释】
- 避难:因某种原因而避到某地。
- 周姓家:周氏人家。席地而眠:在地上铺席子睡。
- 谢主翁:感谢主人。
- 安排:布置,准备。席稿:铺设的席子。
- 枕头:指垫在头下的物体。就借支机石:即枕着支撑头部的石块。支机石,一种古代石质坐具,形状像小桌子。
- 帕额:用布帛包着头巾。
- 酒瓮下眠:在酒瓮中入睡。添古话:增加古老的故事。
- 牛衣中卧:牛衣,指牛身上的皮衣,用来裹身保暖。中卧,在中间睡觉。有时通:有时能通过。
- 老吾看破人闲事:看我看得很清楚,对人的琐事都看穿了。
- 锦帐牙床总是空:华丽的帐子和象牙床,始终都是空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林时写的一首田园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生活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首联“夜宿山家谢主翁,安排席稿地炉东。”写诗人夜宿山家,感谢主人的热情招待。席稿,指铺设好的席子。地炉,即地热火炉,古人常用它烧火取暖。诗人在山家中得到了热情周到的招待,感到非常满意和感激。
颔联“枕头就借支机石,帕额聊防箭隙风。”写诗人在山中安顿下来后,枕着支机石休息。帕额,用布帛包着头巾,以防冷风侵袭。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夜晚安静祥和的场景。
颈联“酒瓮下眠添古话,牛衣中卧有时通。”写诗人在山洞中睡着了,梦见了古时候的故事;而在牛衣中睡觉时,有时还能与外界保持联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身处山林之中,仍然关注着社会现实的复杂变化。
尾联“老吾看破人闲事,锦帐牙床总是空。”写诗人已经看破了世间的纷争和名利追求,不再为世俗所累。锦帐牙床,指华丽的帐篷和象牙床,象征富贵奢华。这里用来比喻世俗生活的空虚和无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空虚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山中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