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徐行三百里,扑扑黄尘眼双眯。
手携簿法趋使台,惟恐瑕玼烦摘指。
蓝衫戚戚走廊庑,与坐抚循颜色喜。
琅琅先诵荆州吟,醉来捉住鲸鱼尾。
如今无复气凌云,垂首低徊逐泥滓。
须臾又忘按察尊,罗列壶觞瞰池水。
圆荷翻风碧玉软,幽鹭得鱼团雪起。
正当烦暑浩如秋,更听高谈清入髓。
君臣会合前世无,朝廷万事图新美。
甲花照日御营寒,胡命悬丝朔风里。
自嗟虽老力未衰,命未遇知甘摈死。
南山射虎竟残年,不得封侯亦徒尔。
感君欲引西江波,涸辙行将脱蝼蚁。
功名成就须报恩,莫道江南无壮士。

谢淮西吴提举

瘦马徐行三百里,扑扑黄尘眼双眯。

手携簿法趋使台,惟恐瑕玼烦摘指。

蓝衫戚戚走廊庑,与坐抚循颜色喜。

琅琅先诵荆州吟,醉来捉住鲸鱼尾。

如今无复气凌云,垂首低徊逐泥滓。

须臾又忘按察尊,罗列壶觞瞰池水。

圆荷翻风碧玉软,幽鹭得鱼团雪起。

正当烦暑浩如秋,更听高谈清入髓。

君臣会合前世无,朝廷万事图新美。

甲花照日御营寒,胡命悬丝朔风里。

自嗟虽老力未衰,命未遇知甘摈死。

南山射虎竟残年,不得封侯亦徒尔。

感君欲引西江波,涸辙行将脱蝼蚁。

功名成就须报恩,莫道江南无壮士。

【注释】

瘦马:形容身体消瘦的马。

黄尘:尘土飞扬,比喻仕途上的艰难险阻。

手携簿法趋使台:拿着公文和法律去朝廷办事。

惟恐瑕玼(xiá huī)烦摘指:唯恐自己的失误被揭发批评而受惩罚。

蓝衫:官员所穿的青色官服。

戚戚:忧愁的样子。

琅琅:声音清脆响亮的样子。

荆州吟: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作《送友人》。

烦暑:炎热的夏季。

甲花:古代帝王的车驾上装饰的甲壳形车饰,这里借指皇帝的车驾。

御营:皇家军队。

胡命:北方少数民族的命。

自嗟:自我感慨。

南:指南方。

感君:指受到别人的赏识和提拔。

西江波:指西江之水。

涸辙(hé zhé)行将脱蝼蚂蚁:比喻在困境中求得生存的机会。涸辙:干涸了的水沟。蝼蚁:蝼蛄和蚂蚁。

功成名就:事业有成,名声远扬。

报恩:报答恩情。

【赏析】

这首酬答诗是诗人在得到吴郡太守张蠙赏识后,于乾元二年(759)所作。此诗写于诗人任太常寺丞、充京兆府判官期间,当时张蠙正出任淮南节度使,并兼徐州刺史。诗人为了表达对张蠙的感激之情,写下这首诗向他表示谢意。

全诗四段,前两段主要叙述了赴任途中及到达后的所见所闻;中间两段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官场黑暗的不满;最后一段表达了他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

第一段:“瘦马徐行三百里,扑扑黄尘眼双眯。”这是诗人在赴任途中的描述。“瘦马”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身体消瘦的状态,也暗示了他长途跋涉的艰辛。“徐行”一词则描绘出了诗人行走缓慢的状态,表现出了他内心的疲惫和无奈。“扑扑黄尘”则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行进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的景象。

第二段:“手携簿法趋使台,惟恐瑕玼烦摘指。”这是诗人在到达后的表现。“手携簿法”描绘出了诗人手中持有公文和法律的情况;“趋使台”则表明了诗人前往朝廷办事的决心和勇气。然而,诗人在面对繁重的工作时,却显得有些忧虑不安,害怕自己犯错而被揭发批评而受惩罚。

第三段:“蓝衫戚戚走廊庑,与坐抚循颜色喜。”这段描述了诗人在朝廷中的所见所闻。“蓝衫”一词描绘出了诗人身穿青色官服的形象;“戚戚”则描绘出了他心中忧虑不安的情绪。“廊庑”一词则描绘出了他在朝廷中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与坐抚循颜色喜”则描绘出了他在朝廷中与同僚相处和谐愉快的场景。然而,尽管他身处高位,但他的内心依然感到忧虑不安,因为他知道官场上的争斗非常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其中。

第四段:“琅琅先诵荆州吟,醉来捉住鲸鱼尾。”这是诗人对自己的反思和总结。“琅琅”一词描绘出了他朗诵诗歌的声音清脆响亮的样子;“荆州吟”则是他对自己过去所作诗歌的一种回顾和总结;“醉来捉住鲸鱼尾”则描绘出了他醉酒后的豪放不羁状态。然而,尽管他曾经有过这样的表现,但现在他却感到自己陷入了困境之中,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第五段:“如今无复气凌云,垂首低徊逐泥滓。”这是他对未来的担忧和思考。“如今无复气凌云”描绘出了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和豪情壮志;“垂首低徊逐泥滓”则描绘出了他现在只能低头顺从命运的变化,随波逐流地生活着。

第六段: “须臾又忘按察尊,罗列壶觞瞰池水。”这是诗人再次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须臾又忘按察尊”描绘出了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地位和尊严;“罗列壶觞瞰池水”则描绘出了他现在只能在酒宴中度过时光的情景。然而,尽管他暂时摆脱了官场的压力,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仍然难以消除。

第七段:“圆荷翻风碧玉软,幽鹭得鱼团雪起。”这是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圆荷翻风碧玉软”描绘出了荷叶随风翻滚的美丽景象;“幽鹭得鱼团雪起”则描绘出了湖面上白鹭捕鱼的生动画面。然而,尽管他欣赏这样的美景,但他的内心依然感到迷茫和失落。

第八段:“正当烦暑浩如秋,更听高谈清入髓。”这是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思考。“正当烦暑浩如秋”描绘出了夏天的炎热和秋天的凉爽交替出现的状态;“更听高谈清入髓”则描绘出了他在聆听别人高谈阔论时的感受。然而,尽管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内心压力,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第九段:“君臣会合前世无,朝廷万事图新美。”这是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君臣会合前世无”描绘出了历史上君臣之间从未真正团结在一起的情况;“朝廷万事图新美”则描绘出了他期待朝廷能够实现新的变革和发展的愿望。然而,尽管他抱有这样的期待和希望,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和无情的。

第十段:“甲花照日御营寒,胡命悬丝朔风里。”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感叹。“甲花照日御营寒”描绘出了御营中铠甲闪耀的光芒和寒冷的天气;“胡命悬丝朔风里”则描绘出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和危险情况。然而,尽管他身在京城,心系边疆,但他仍然感到无力和无助,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的痛苦和折磨。

第十一段:“自嗟虽老力未衰,命未遇知甘摈死。”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评价和感慨。“自嗟虽老力未衰”描绘出了虽然他年纪已经很大,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命未遇知甘摈死”则描绘出了他虽然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但却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甘愿被排挤在外或死去。

第十二段:“南山射虎竟残年,不得封侯亦徒尔。”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展望和感叹。“南山射虎”则暗指他的才华和能力,但可惜最终没能获得成功;“不得封侯亦徒尔”则表明了他的无奈和悲哀,即使没有得到封侯的荣光,也只是一种徒劳无功而已。

第十三段:“感君欲引西江波,涸辙行将脱蝼蚁。”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感君”即感谢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欲引西江波”则表示朋友想要引导他走向成功的道路,就像西江水流一样广阔无边;“涸辙行将脱蝼蚁”则描绘出了在他的困境中能够得到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就像蝼蚁从干涸的泥土中爬出来一样容易和顺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