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刮刮侵人肤,宿云卷卷归江湖。天开碧幕万里铺,飞出东来三足乌。
羽毛浑丹光焰敷,地下万物冻以舒。我今踊跃行樵苏,白粳可籴酒可沽。
乌为母,吾为雏,致我之暖,令我之餔,嗟不能报乌区区。

【注释】

晓晴歌:指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①霜风刮刮侵人肤:霜风,寒冷的风;皮肤,人体表面。霜风刺骨,寒冷刺人的皮肤。

②宿云卷卷归江湖:宿云,隔夜的云。江湖,江河湖泊。云彩在夜里飘散,回到江河湖泊里去了。

③天开碧幕万里铺:天边是一片碧绿的帷幔,无边无际地铺展开来。

④飞出东来三足乌:太阳从东方升起。这里用太阳比作一只乌鸦,因为太阳有三条腿(太阳光是从三个方向照射的)。

⑤羽毛浑丹光焰敷:乌鸦的羽毛黑亮如丹砂一样。光焰,阳光照耀着大地,使万物生长。敷,覆盖。

⑥地下万物冻以舒:地下的万物在冰冻之后解冻。以,通“已”。

⑦我今踊跃行樵苏:我,诗人自称。行,赶路。樵苏,打柴。

⑧白粳可籴酒可沽:白稻米可以用来买酒喝,也可以用来卖钱。白粳,白色的稻米。籴,买粮食。沽,卖。

⑨乌为母,吾为雏:乌鸦是我的母亲,我则是它的雏鸟。

⑩致我之暖:给我带来温暖。

⑪令我之餔:让我吃饱饭。餔,吃。

⑫嗟不能报乌区区:唉!我不能够报答乌鸦养育恩情啊!嗟,叹息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中通过写日和乌鸦的关系,说明人应该效法乌鸦,对养育自己的人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恩负义的道理。

首联两句描写了一幅寒风凛冽、晨曦初露的冬日景象:“霜风刮刮侵人肤,宿云卷卷归江湖”,这两句描绘出霜风凌厉、云朵缭绕的清晨景色,生动地刻画出了寒风吹袭肌肤、云雾萦回江湖的景象。

颔联两句则将目光转向了天空,描绘了一幅辽阔无垠的画面:“天开碧幕万里铺,飞出东来三足乌”。在这里,诗人将天空比作一张巨大的绿色帷幕,它无边无际,将整个大地都笼罩在其中。而那只从东方飞来的三足乌鸦,则成为了这幅画面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部分,它的出现给这片大地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光明。

颈联两句则通过对乌鸦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其美丽与高贵:“羽毛浑丹光焰敷,地下万物冻以舒”。在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乌鸦那光滑亮丽的羽毛比作丹砂般璀璨夺目,将阳光照耀下万物复苏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乌鸦比作一位尊贵的母亲,将大地上的万物比喻成它的子女,表达了对乌鸦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尾联两句则通过对乌鸦与诗人之间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乌鸦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我今踊跃行樵苏,白粳可籴酒可沽”。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想象成了一只忙碌于山林之中的小鸟儿,为了生存而不停地奔波劳作。而那些洁白如玉的稻米则成为了他赖以为生的源泉,他可以用这些大米来换取美酒,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诗人也将自己与乌鸦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乌鸦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生动形象的画面描绘,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日与乌鸦关系的描述,表达了人应效法乌鸦对养育自己的人要知恩图报的道理;而对乌鸦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和谐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