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忆观沧海,喜君语罗浮。
浮从会稽来,与罗相献酬。
谁欲通两山,铁桥跨山头。
笙箫响瑶台,佛仙栖石楼。
灵光烛商舶,七星被林幽。
飞泉难悉名,异草香气柔。
危峰聚白鹿,深坞眠青牛。
葛洪安期生,遗踪尚绸缪。
攀巅瞰海水,湛碧才一瓯。
不见波涛翻,飓风驾龙虬。
又云朱明天,飘然落遐陬。
方广吞五岳,盘纡临十洲。
不得预封禅,自起烟云羞。
此理固莫测,胜境输君游。
君语洗我耳,我诗莹君眸。
罗浮杳何许,为我商声讴。

【译文】

久忆观沧海,喜君语罗浮。

浮从会稽来,与罗相献酬。

谁欲通两山,铁桥跨山头。

笙箫响瑶台,佛仙栖石楼。

灵光烛商舶,七星被林幽。

飞泉难悉名,异草香气柔。

危峰聚白鹿,深坞眠青牛。

葛洪安期生,遗踪尚绸缪。

攀巅瞰海水,湛碧才一瓯。

不见波涛翻,飓风驾龙虬。

又云朱明天,飘然落遐陬。

方广吞五岳,盘纡临十洲。

不得预封禅,自起烟云羞。

此理固莫测,胜境输君游。

君语洗我耳,我诗莹君眸。

罗浮杳何许,为我商声讴。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送友人钱承议赴广东罗浮山任县令。

第一联“久忆观沧海,喜君语罗浮”,诗人对罗浮山的向往已久,当听到朋友将要到罗浮山去作官的消息,不禁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向往和欢迎之意。

第二联“浮从会稽来,与罗相献酬”,诗人的朋友是从会稽来的,而罗浮山正是位于会稽附近。诗人用“献酬”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两位好友之间的友好交流。

第三联“谁欲通两山,铁桥跨山头”,诗人的朋友想要通过铁桥连接两山,使两地更加紧密相连。这一句中,“欲”字表现出诗人的强烈愿望。

第四联“笙箫响瑶台,佛仙栖石楼”,诗人想象着在罗浮山中的瑶台上,笙箫之声回荡,佛仙们悠然居住着美丽的石楼。这一联描绘了罗浮山中的美丽景象。

第五联“灵光烛商舶,七星被林幽”,诗人描绘了罗浮山中的灵光照耀着商船,七颗星星点缀着林间的深处。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罗浮山的幽静之美。

第六联“飞泉难悉名,异草香气柔”,诗人想象着在罗浮山中,有飞泉流淌不息,各种奇花异草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一句展现了罗浮山中的自然之美。

第七联“危峰聚白鹿,深坞眠青牛”,诗人想象着在罗浮山的险峻山峰上,聚集了许多白鹿;在深邃的山谷中,有青牛安详地休息。这一句描绘了罗浮山中动物的和谐生活。

第八联“葛洪安期生,遗踪尚绸缪”,诗人想起了葛洪和安期生这样的仙人,他们的遗迹依然保存完好。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仙人的敬仰之情。

第九联“攀巅瞰海水,湛碧才一瓯”,诗人站在山顶俯瞰大海,只见海水湛蓝如玉。这一句描绘了罗浮山的壮美景色。

第十联“不见波涛翻,飓风驾龙虬”,诗人感叹道,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竟然看不到波涛翻滚的景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环境的珍惜之情。

第十一联“又云朱明天,飘然落遐陬”,诗人联想到传说中朱明皇帝曾到过这个地方,如今也随风飘落在遥远的角落。这一句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第十二联“方广吞五岳,盘纡临十洲”,诗人想象着罗浮山如同一个广阔的天地,包容着五座大山和十个小洲。这一句展现了罗浮山的宏伟壮观。

第十三联“不得预封禅,自起烟云羞”,诗人感慨道,自己不能亲自参与祭天封禅的活动,但却为这片美景而感到羞愧。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祭天活动的无奈。

第十四联“此理固莫测,胜境输君游”,诗人最后感慨道,这种美妙的境界确实难以预料,但能够欣赏到这里的风景真是幸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之情。

第十五联“君语洗我耳,我诗莹君眸”,诗人感谢朋友的话语洗刷了自己的耳朵,而自己的诗歌则照亮了朋友的眼睛。这一句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第十六联“罗浮杳何许,为我商声讴”,诗人询问罗浮山的具体位置,希望可以用歌声歌颂它的美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