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成终日,禅房处处深。
野僧应怪见,俗客可幽寻。
烟竹寒垂幄,风松静鼓琴。
清谈不知寐,明月到天心。
诗句解释:
- 历览成终日: “历览”意为反复浏览,”成”在这里表示持续或持久。整句意味着反复地观察和思考,直到日落。
- 禅房处处深: “禅房”是佛教徒修行的地方,”处处”表明无处不在,”深”强调其深邃或深远。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佛寺中深深修行生活的理解。
- 野僧应怪见: “野僧”指的是山中或野外的和尚,”应”表示应该或应当,”怪”表示惊奇或奇怪,”见”表示看到。整句可能是说,这些在山林中的僧人对于外界的繁华景象会感到非常惊奇。
- 俗客可幽寻: “俗客”指的是普通的人,”可”表示可以,”幽寻”指隐秘的寻找。整句意思是说普通人也可以找到这样的隐蔽之处进行隐居生活,不受世俗的干扰。
- 烟竹寒垂幄: “烟竹”形容烟雾缭绕的竹子,”寒”表示冷,”帷幄”是古代用来遮风挡雨的布幕。整句描绘了一幅寒冷中竹林的景象。
- 风松静鼓琴: “风松”指的是风吹过的松树,”静”表示安静,”鼓琴”指弹琴。整句可能在描述一种宁静的氛围,风轻轻吹过松林,琴声悠扬。
- 清谈不知寐: “清谈”指的是清静的谈话,”寐”表示睡觉。整句意思是说,在进行清静的谈话时,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 明月到天心: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到天心”表示到达天空的中心。整句可能是在描述夜晚的月光洒满整个天空,明亮而纯净。
译文:
在大明寺中漫步了一整天,
禅房处处都显得深邃幽静。
野僧们惊讶于这种繁忙的景象,
普通的游客可以找到一处僻静之地。
烟雾中的竹子显得有些冷清,
风吹过松林发出宁静的音乐。
清谈让人不知不觉进入梦境,
皎洁的月光洒满天空中心。
赏析:
这首《宿大明寺》诗描绘了大明寺的宁静和深邃。首联“历览成终日,禅房处处深”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深度探索和感受。颔联“野僧应怪见,俗客可幽寻”则揭示了僧人和游客对这种宁静生活的不同态度和反应。颈联“烟竹寒垂幄,风松静鼓琴”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尾联“清谈不知寐,明月到天心”以明月为线索,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深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大明寺的宁静与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