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攲斜建,人家高下居。
扁舟挨古岸,别棹过僧庐。
祠识伊川像,堂标鲁直书。
惜哉横一水,游子亦来疏。
【注释】
建:建造;高下居:高低不等。
扁舟:小舟。
别棹:分别划船。
伊川:即程颐,北宋理学家、哲学家,河南人,谥号“伊川先生”。
鲁直:苏轼的号,字子瞻,眉州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横一水:指涪江。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涪州的游历。首二句写城郭、人家,第三四句写舟行、过僧庐,后二句写祠宇、书室,最后两句写游子之思。全篇写景清丽,抒情真切,有唐人风格。
首联先写城郭、人家。诗人登上高处远望,只见城池倾斜,房屋参差不齐。城郭是军事防线,所以称“城郭”,而城池的倾倒,正反映了兵荒马乱、国破家亡之惨状。这一句中,“欹斜”二字用得十分贴切。“人家高下居”,说明战乱已将居民们逼得四处避难。
颔联写诗人泛舟涪江。“扁舟挨古岸”,意思是说诗人坐在一只小船里,靠着涪江的岸边行驶,这和《赤壁赋》里的“驾一叶之扁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别棹”,指别的船只。诗人泛舟时,看到前面也有船在行进。“别棹过僧庐”,意思是诗人的船从前面那只船上经过,那僧人正在收拾他的行李。这句中的“僧庐”是指僧舍,也就是僧侣居住的地方。
颈联写诗人游览了普净院的祠堂和碑亭。“祠识伊川像”,“祠识”,指的是参观祠堂,伊川,即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颐,他以周敦颐为宗,故称“伊川”;“伊川像”,则是对程颐的肖像。“堂标鲁直书”,“堂标”,指的是题写在厅堂上的匾额。鲁直,指的是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他是宋代著名文人。“鲁直书”,则指的是东坡居士的题词。
尾联写诗人感慨游子之情。“惜哉横一水”,这是说可惜啊,涪江横亘着阻隔着他们之间的联系,使诗人与家乡的联系变得疏远起来。“游子亦来疏”,意思是说游子们也感到彼此之间越来越疏远了。这里的“游子”指的是诗人自己。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四川涪州游历时所见所感。首联写城郭、人家,颔联写舟行、过僧庐,颈联写祠堂、碑亭,尾联写游子之情。全篇写景清丽,抒情真切,有唐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