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神仙宅,千年道德乡。
祥云连野润,巨柏亘天长。
陈迹遗萧爽,高风接混茫。
凝情丹灶冷,无处问真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游酆都观》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两汉神仙宅,千年道德乡。
祥云连野润,巨柏亘天长。
陈迹遗萧爽,高风接混茫。
凝情丹灶冷,无处问真方。
译文:
两汉时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千年不变的道德之乡。
祥云缭绕田野,巨柏直插天际。
陈迹遗留在萧爽之地,高风与混元相接。
凝神凝视丹砂炉子已冷却,无处寻找真正的仙方。
关键词注释:
- 两汉:指东汉和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
- 神仙宅: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千年道德乡:形容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追求道德修养的理想之地。
- 祥云:吉祥的云彩,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巨柏:巨大的柏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陈迹:指过去的痕迹或遗迹。
- 萧爽:形容景色清幽、空气清新。
- 高风:指高尚的品格或作风。
- 混茫:模糊不清,形容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
- 凝情:专注情感,形容对某事极度投入。
- 丹灶:炼丹用的炉灶,常用来比喻追求真理或修行的地方。
- 真方:真正的方法或途径,这里指的是寻求真理的方法。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秘地方——酆都观的向往之情。首句“两汉神仙宅”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接着两句“千年道德乡”“祥云连野润”进一步描绘了这个神秘地方的特点,即历史悠久、道德崇高且自然风光美丽。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酆都观的具体描写,“陈迹遗萧爽”,意味着这个场所曾经是历史的痕迹,但现在已经变得宁静而美好;“高风接混茫”,则表现了这里的风气高尚,与混沌的自然融为一体。最后两句“凝情丹灶冷,无处问真方”表达了诗人对这个神秘场所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真理的追求和迷茫。整首诗通过描绘酆都观的壮丽景色和深厚底蕴,展现了诗人对神秘事物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