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层城统十连,肘联荆属阻山川。
翠华久眷舟车会,紫诏先收柱石贤。
雪净已通梁阁道,浪平空舣汉楼船。
不妨腰绖登廊庙,典故先朝尚宛然。
【注释】
层城:即夔州(今四川奉节)。
肘联:肘腋之邻。这里指邻近。
荆属:古九州之一的荆地,这里指南方。
翠华:皇帝所乘的玉车。
紫诏:皇帝所颁发的诏书。柱石贤:柱石之臣,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
梁阁道:汉时有梁州郡治在今四川南充一带,故称梁州为梁阁。
浪平:长江水势平静。
腰绖:丧服。
廊庙:指朝廷。
典故:前代的典章制度。
宛然:依然。
【译文】
白帝城层层高耸,统领着连云十座城池。
肘腋之邻的荆地,山川阻隔难相往来。
翠华久已眷顾舟车,先帝收罗柱石之才。
江雪净尽已通梁阁,汉船平缓可停于楼。
不妨登临廊庙,典故仍如先朝,犹存不替。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即将出任地方官而作。全诗四首,这是第二首。
开头两句“白帝层城统十连,肘联荆属阻山川”,描写了夔州的自然地理情况。夔,即现在的重庆。白帝山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是瞿塘峡口的最高峰,海拔200余米,相传三国时刘备曾在此驻军,因此又名“白帝城”。《太平寰宇记》载:“白帝城,在渝州奉节县东七十里……其城上有望乡台,台上有瞿唐峡,下有香炉峰。”这两句意思是说:白帝城的层层城墙,像一座连在一起的宫殿一样;它紧邻荆地,地势险要,群山环抱。“肘联”是近的意思,形容与荆地相距不远,“阻山川”则是指地形险要。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见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现诗人送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诗人把视线由远及近,由景入情,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氛围。“翠华久眷舟车会”,写皇帝对舟车往来的关怀。“翠华”,皇帝所乘的龙辇上的饰物,用翡翠羽毛装饰。《文选》左思《蜀都赋》中有“翠华树则凤皇巢”之句,此处泛指帝王的车辇。诗人运用典故,将皇帝与舟车的往来联系起来,写出了皇帝对舟车往来的关切之情。“紫诏先收柱石贤”,写皇帝先收贤才,为国出力。“紫诏”,天子的命令或诏旨。“柱石”,本义是房屋中的横梁和柱根。这里借指国家栋梁之材。诗人以“柱石贤”自比,说明自己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出仕的。“贤”字不仅表明自己是一个贤人,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之心。这两联既写景又抒情,既有实写又有虚写,使整个诗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艺术特色。
尾联两句“雪净已通梁阁道,浪平空舣汉楼船”,写诗人送行时的送别场面。“雪净”,积雪消尽,指道路通畅。“江雪净”是说长江已经畅通无阻了。“梁阁道”、“汉楼船”都是指长江上的船只。“梁阁道”是指连接荆州与巴陵两地的桥梁。“汉楼船”则是指汉代的战船。诗人以“雪净”、“浪平”等自然现象作为背景,突出了送别时长江上船行的繁忙景象,烘托出一种欢快的气氛。“不妨登临廊庙”,意思是说,你我分别后,仍可相互交往,不必忧虑。“廊庙”,这里指朝廷。“典故先朝”,意思是说,我们过去的经历就像先朝的典章制度一般,不会改变。“宛然”,仍然,依旧。“先朝”指唐代以前。“典故”,指先朝的政治经验和治国之道,即治国安邦的常法。诗人以典故为喻,表明自己虽然离开朝廷,但仍然可以凭借先朝的治国之道,治理好地方政务。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很有特色。第一,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没有直接写送别之情,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离别之情;第二,从结构上看,这首诗没有采用传统的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第三,从语言上看,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语,但读起来却十分流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