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中景色正萧森,月色超然重古今。
要使万方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阴。
晦冥欲害天公眼,想像难忘海宇心。
决断浮云须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寻。

释义:

八月十四到十六日没有月亮两首

秋天景色正萧森,月色超然重古今。

要使万方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阴。

晦冥欲害天公眼,想像难忘海宇心。

决断浮云须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寻。

注释:

八月十四到十六日: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的两天。

无月二首:指《无月》诗二首。

秋中景色正萧森:秋日里景色萧条。

月色超然重古今:月色皎洁,超然物外,历古至今。

要使万方倾素采:要让天下万物都呈现出洁白如玉的颜色。

那知三日翳重阴:哪知道这三天里,天空布满了乌云遮蔽了日光。

晦冥:昏暗不明。

害天公眼:损害上天的眼睛。

想像:想象。

难忘:难以忘怀。

决断浮云须好手:要决断浮云(指云彩)必须要有好本领的人。

决:决断,决定。

浮云:飘浮的云彩。

须好手:必须得有好手法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抒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无月”为主题,通过对月色的描写和对天气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色的萧索来引出对月色的赞美。他写道:“秋中景色正萧森,月色超然重古今。”这里的“萧森”形容了秋天的萧瑟气息,而“超然”则表达了月色的明亮与高远。通过对比古今之月,诗人赞叹月色之美,为后文的抒情打下了基调。

诗人又表达了对月色变幻无常的理解。他写道:“要使万方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阴。”这里的“倾素采”指的是月光洒满大地,如同素白的绸缎一样;而“翳重阴”则是指天空中乌云密布,遮蔽了阳光。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再次表达了对月色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他写道:“晦冥欲害天公眼,想像难忘海宇心。”这里的“晦冥”指的是昏暗不明的天气,而“海宇心”则是指胸怀壮志或抱负。诗人通过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怀念和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