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了色空,法界无近远。
客来一登临,正好高着眼。
【注释】
远色阁:在今江苏扬州。高人:指作者自谦的自称。了色空:超脱一切色相,达到真空境界。法界:佛教语,指一切事物现象和本体的总和,也特指佛教所说的三法界。近远:这里指远近高低。高着眼:眼界开阔。
【赏析】
这首七绝,诗人以“高眼”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超然态度与宽广胸襟。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超脱尘世,看破名利,达到了“了色空”的境地。“高人”二字,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又写出了其精神风貌。而“法界无近远”,是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高谁低,谁贵谁贱的问题,更没有远近之分。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也是这首诗的主题。“法界”一词,出自《大乘起信论》,意即佛法所证的境界。《维摩诘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譬如大地,有大海海,有小池池。大海无边,小池有边;大海之水,流注大海,小池之水,不入大海。”意思是说大海无边无际,小池有边界;大海的水流向大海,但小池的水不会流入大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
诗的后两句,写自己登临远色阁时的心态。“客来一登临”,说明诗人不是一个人独处,而是有人来访,而且是一个客人。“正好高着眼”,是说自己正好可以放眼四望,观赏风景,欣赏大自然的美。这里的“高着眼”,既指站得高看得远,又指眼光开阔,胸怀坦荡。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观察,表达了一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他既没有陷入世俗的纷争之中,也没有被名利得失所困扰,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变化。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