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凿森剑戟,一枕寄华胥。
觉梦既殊辙,睡兮真乐欤。
达人蕴大观,方寸包太虚。
忧乐两不知,寤寐常如如。
昔也蝶栩栩,今焉周蘧蘧。
而于我法中,无欠亦无馀。
以睡为乐耶,不睡宁悲渠。
然则此轩名,无乃滞一隅。
苏子笑而应,斯岂真吾居。
飘流阅世故,早识心地初。
今古一偃仰,天地一蘧庐。
揭名聊尔耳,至言恐惊愚。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舜钦。他生活在北宋,他的诗多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痛苦,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六凿森剑戟,一枕寄华胥。
译文:六种工具(指文房四宝等)像剑戟一样锋利,一个枕头可以让人进入梦境。
注释:这里的“六凿”指的是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剑戟”则是古代的武器,这里比喻文房四宝的锋利程度。”华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国度,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梦境。觉梦既殊辙,睡兮真乐欤。
译文:醒来和做梦的生活完全不同,睡眠真是真正的快乐吗?
注释:“觉梦”指的是从梦中醒来和在梦中的状态。”殊辙”是指不同的方向或道路。”睡兮”是古汉语中的“你”的意思,在这里表示对睡眠的肯定。达人蕴大观,方寸包太虚。
译文:有智慧的人能洞察世事万象,他们的心中包含整个宇宙。
注释:“达人”意为有智慧的人。”蕴大观”意味着有深刻的理解和见识。”方寸”是心的代名词,”太虚”则是指无限的空间。忧乐两不知,寤寐常如如。
译文: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我都一无所知,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保持平静的心态。
注释:”忧乐”指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寤寐”则是指睡觉和醒来。”如如”意为平静、安宁。昔也蝶栩栩,今焉周蘧蘧。
译文:过去我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现在却如同一只蹒跚学步的蜗牛。
注释:”栩栩”形容蝴蝶的翅膀轻盈而美丽,”周蘧蘧”形容蜗牛爬行缓慢的样子。这两个对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状态。而于我法中,无欠亦无馀。
译文:在我的理解里,没有欠缺也没有多余的东西。
注释:”法中”可能是指某种道理或哲学观点。”无欠”意味着没有不足之处,”无馀”是指没有多余的部分。以睡为乐耶,不睡宁悲渠。
译文:难道只是为了睡觉而快乐吗?如果不睡觉就会感到悲哀吧。
注释:这里的”悲渠”可能是方言表达,意指悲哀。”宁”是宁愿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即生活中除了睡觉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值得追求的事情。然则此轩名,无乃滞一隅。
译文:那么这个轩名(睡乐轩)会不会限制了我的视野呢?
注释:这里的”滞一隅”可能是指局限于一个地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轩名是否真正反映了他的思想和生活的担忧。苏子笑而应,斯岂真吾居。
译文:苏舜钦笑着回答说,这哪里是我的真实居所呢?
注释:这里的”苏子”指苏舜钦自己,”笑而应”是他的回答方式,”斯岂真吾居”是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示这并不是他的真实居所。飘流阅世故,早识心地初。
译文:我在漂泊中经历了世间的种种事情,早早就认识到了心的本质。
注释:这里的”飘流”可能是指四处漂泊的经历。”世故”指世间的经验或世态炎凉。”早识心地初”表明诗人很早就对人心有了深刻的理解。今古一偃仰,天地一蘧庐。
译文:古今之间只有高低之分,天地间只有一个小屋子。
注释:这里的”偃仰”可能是指天地间的高低起伏或变化无常。”蘧庐”是一种简陋的住所,用来形容天地间的空间非常有限。揭名聊尔耳,至言恐惊愚。
译文:我的名号只是随便说说罢了,但有些深奥的话语可能会让愚者感到震惊。
注释:”揭名”可能是指公开宣布自己的名声或观点。”至言”指深刻而精辟的言论。这里的诗人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可能被误解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