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慕道心,荏苒岁月永。
鲜福未逢人,桑榆惊短景。
使君蓬莱仙,天遣下尘境。
讼简刑狱清,吏退文书省。
诗锋秃千毫,量陂吞万顷。
纵言及养生,大抵宗虚静。
逍遥思虑空,恬淡声色屏。
火透尾闾关,泉落昆仑顶。
龙虎闲名字,安用分炉鼎。
衰迟偶遭逢,踊跃真自幸。
愿许燕闲馀,抠衣窃有请。
半语为发药,醉梦一呼醒。
庶几垂尽年,获与天地并。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翱。他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和高尚的人格而闻名于世。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问养生之道,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追求。在诗中,诗人多次提及“道”这个关键词,表示了他对道教的敬仰和追求。他通过对道家思想的阐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首先,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养生之道的理解。他认为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这一点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的理念相契合。
诗人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琐碎之事,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他认为生活中最宝贵的是心灵的平静和安宁,而不是物质的享受和功名利禄。这一点也与道家思想中的“无欲无求”的理念相呼应。
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时间,把握当下,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这一点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逍遥自在”、“随心所欲”的理念。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对养生之道的阐述、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追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清静无为、逍遥自在等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