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曾住九山头,仙去山空岁月幽。
为爱遍寻方外侣,乘闲便向洞前游。
苍苔断处踪犹在,玉局残来子未收。
换骨丹砂应几转,吾生结得此缘不。

九仙山,一个充满传说与自然奇观的地方。在《宿九仙山》这首诗中,诗人借景抒情,将自身情感与对自然之美的颂赞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诗句原文
    九仙曾住九山头,仙去山空岁月幽。
    为爱遍寻方外侣,乘闲便向洞前游。
    苍苔断处踪犹在,玉局残来子未收。
    换骨丹砂应几转,吾生结得此缘不。
  2. 逐句解析
  • 九仙曾住九山头:描述了九仙曾经居住的九座山峰之首,象征着他们的地位和影响。
  • 仙去山空岁月幽:表达了九仙离世后,留下的是一片寂静和深沉的岁月。
  • 为爱遍寻方外侣:诗人为了寻找那些超脱世俗的知音而四处寻觅。
  • 乘闲便向洞前游:在闲暇之余,诗人便前往洞府游览,享受那份宁静与神秘。
  • 苍苔断处踪犹在:虽然经过时间的洗礼,但仍有痕迹可循,显示了九仙山的古老和美丽。
  • 玉局残来子未收:指古迹尚存,但已无人欣赏,反映了古代遗迹的凄凉与孤独。
  • 换骨丹砂应几转:暗示了修炼过程的艰辛与漫长,如同丹砂的转变。
  • 吾生结得此缘不:表达了诗人在九仙山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1. 译文对照
  • 首联:“九仙曾住九山头,仙去山空岁月幽。” —— 九仙曾居住在九座山峰之首,但当他们离开后,留下一片寂静和深远的时光。
  • 颔联:“为爱遍寻方外侣,乘闲便向洞前游。” —— 为了追寻那些超脱于尘世的朋友,我常常在闲暇之余前往洞府游览,享受那份宁静。
  • 颈联:“苍苔断处踪犹在,玉局残来子未收。” —— 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古迹仍留有痕迹,仿佛有人仍在欣赏。
  • 尾联:“换骨丹砂应几转,吾生结得此缘不。” —— 如同丹砂的转换,修炼的过程充满了艰难与曲折,但我在这九仙山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归宿。
  1. 赏析与背景
  • 历史背景:九仙山位于杭州西面,山上的无量院相传是东晋时期葛洪、许迈炼丹的地方,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寻访。
  • 文学价值: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九仙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古人遗风的怀念。
  • 艺术特色:通过对九仙山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其山水之美,更通过自己的感受,传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苏轼的《宿九仙山》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次心灵之旅,通过九仙山的自然美景,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生动形象的笔触,展现了九仙山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