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指亭前柏,西来意自深。
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
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
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望海亭
在望海亭前,我漫不经心地指向那柏树,它向西来意自深。
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
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
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

注释:

  • 谩指:随意指点,表示对景物的随意评价。
  • :常用于比喻坚定、长久。
  • 西来意自深:表示对西方或远方的向往和思考很深。
  • 迷人终著景:指美景使人沉迷,难以自拔。
  • 达士了忘心:指高洁的人能够超脱俗世的纷扰,心境如明镜般清澈。
  • 六叶传真谛:六叶指的是佛教中的六种清净种子,象征着真理的真谛。
  • 微言振道林:微妙的话语可以震动整个道场或社会。
  • 法门应不二:修行的方法应当是无二无别的,没有分别心。
  • 来此默追寻:在这里默默地寻求和追求真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以及他对超脱世俗的追求。通过“望海亭前”的景象描写,诗人展示了他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的敏锐性。诗中“西来意自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或理想状态的向往和深思。而“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美与真理的追求,他希望能够超越物质的诱惑,达到心灵的纯净和平静。

诗中的“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等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强调了言辞和言语的力量,它们能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同时,“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也表明了诗人对于修行方法的独特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应有分别心,而是要在静默中寻找和实践真理。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宗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