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偶同罪,平昔岂相知。
天下指为党,我公终不疑。
空怀荆渚乐,已失雁山期。
此意凭谁诉,临风有泪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按照诗歌的格式要求来作答,注意诗句中关键字词的解释。
“当时偶同罪”意思是:当初我与你们是同案受审,罪名相同(指被贬)。“平昔岂相知”,意思是:平素之间怎么没有相互认识(指被贬后没有互相了解、同情)。“天下指为党”,意思是:天下人都认为我们是朋党。“我公终不疑”,意思是:您老人家终究不会怀疑我们。“空怀荆渚乐”,意思是:徒然怀念着荆州的快乐。“已失雁山期”,“雁山期”是指汉光武帝刘秀曾经在荆州一带巡视,所以这里指自己曾经期待能像他那样,有一番作为;“空怀荆渚乐”,则说明自己如今只能在荆楚之地思念着他。“此意凭谁诉,临风有泪垂。”意思是:这种心情只有向谁倾诉呢?只能面对清风独自流泪。
【答案】
①当时:当年,当初。②偶同:同案,同罪。③荆渚:今湖北江陵一带,即荆山和沮水之间的地方。④雁山期:指汉代光武帝刘秀曾巡视荆州,诗人自喻希望有朝一日能象光武那样有所作为。⑤空怀荆渚乐:徒然怀念着荆州的快乐。⑥此意:指诗人的心意。⑦凭谁诉:请谁诉说。⑧临风:面对风。⑨有泪垂:流着眼泪。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至顺年间,作者李伯纪时任江西廉访使,因弹劾权贵而被诬陷而罢官。这首诗就是他在被罢官之后写的一首挽诗。首联说诗人当年与权贵们共同犯罪受罚,但彼此并不相识;颔联说权贵们却错认他们为朋党,诗人始终不以为疑。颈联说自己空怀荆洲之乐,徒然怀念着那里的快乐;尾联说这种心情唯有向谁倾诉呢?只能面对清风独自流泪。全篇抒发了诗人被冤杀后悲愤交加、无人可诉的沉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