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丛边系客船,钓台千古薄云天。
区区寇邓功如许,何以高风独凛然。
【解析】
题干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诗歌鉴赏中理解类的题目,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本诗前两句写景。绿竹丛边系客船,钓台千古薄云天。诗人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绿竹丛畔,江水悠悠,客船泊于岸边。接着,诗人把目光转向历史深处,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英雄豪杰的故事,他们或建功立业,或流芳百世。
后两句写意。区区寇邓功如许,何以高风独凛然。诗人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寇准、邓廷美两位历史人物功过的评说,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他们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和对他们精神的敬仰之意。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先后任枢密使等职。宋神宗时期,反对王安石变法。因与宰相吕公著意见相投而被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邓廷美,北宋名臣,字元忠,真定正定人,历任右正言、集贤殿修撰等职,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公元1054年(熙宁七年)被诬陷谋反,贬谪至商州(今陕西商洛)。公元1062年(嘉二年),宋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邓廷美上书请求恢复神宗旧法,遭忌被贬。邓延美在《贺新正表》里写道:“臣闻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必本诸政理而文之以礼乐,所以移风易俗,导民向善。”这两句话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主张。
【答案】
译文:
青翠的竹林丛畔系着客船,钓台历久弥新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区区寇准、邓廷美的功绩如此微不足道,何以他们能保持高洁的人格呢?
赏析:
首联点出题旨。诗人首先从眼前的景物入手,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江边的绿竹丛畔,停泊着一叶孤舟。在这清幽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诗人运用了白描手法,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这幅画面。
第二联紧承首联,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深处。诗人的目光转向历史深处,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英雄豪杰的故事,他们或建功立业,或流芳百世。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寇准、邓廷美两位历史人物功过的评说,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他们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和对他们精神的敬仰之意。
第三联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虽建功立业,却不免于小人的谗言;后者虽功微名轻,却保持了高洁的人格。这一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寇、邓二人功过的评说,又抒发了诗人对他们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和对他们精神的敬仰之意。
尾联是全诗的小结和升华部分。诗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为何区区寇准、邓廷美的功绩如此微不足道,何以他们能保持高洁的人格呢?这一反问,既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自省和反思。
这首七言律诗在结构上严谨完整,在内容上富有哲理性,在语言上清新自然,在风格上庄重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