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岂为妖恪自迷,世间那有倘来妻。
裂衣心痛从前悔,恪不如猿反噬脐。

注释:

题峡山寺:题在峡山寺的墙壁上。

猿岂为妖:难道是因为猿类天生具有妖性吗?

恪自迷:难道是猿类自己迷惑了自己吗?

世间那有倘来妻: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凭空而来的妻子呢?

裂衣心痛:撕破衣服,内心痛苦。从前悔:以前所后悔的事。

恪不如猿反噬脐:我还不如一只猿类,反而被它咬伤腹部的脐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猿类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事物本质的思考。诗人用“猿”作为比喻,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本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和失败。

首句“猿岂为妖”,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猿类会被人误解为妖邪之物?这实际上是对人们主观判断的一种质疑。诗人认为,猿类并不是天生具有妖性,而是被人误解的结果。这种怀疑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类认识的深刻反思。

次句“世间那有倘来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倘来妻”。这里的“倘来”,可以理解为意外得来的、非自然形成的。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于世事无常的理解。无论是人世间的爱情、婚姻,还是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最后两句“裂衣心痛从前悔,恪不如猿反噬脐”,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通过对猿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行为的反思和自责。他指出,他之所以被猿类咬伤,不是因为他有过错,而是因为猿类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会反噬自身。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猿类反噬的行为放大,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错误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以猿为喻,通过对其特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本质的理解。诗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这种理解,既是对客观现实的揭示,也是对人类认识的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