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赋西郊梅,茫茫去日如飞埃。
即今衰病百事懒,陈迹未忘犹一来。
蜀王故苑犁已遍,散落尚有千雪堆。
珠楼玉殿一梦破,烟芜牧笛遗民哀。
两龙卧稳不飞去,鳞甲脱落生莓苔。
精神最遇雪月见,气力苦战冰霜开。
羁臣放士耿独立,淑姬静女知谁媒。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
苍然老气压桃杏,笑我白发心尚孩。
微风故为作妩媚,一片吹入黄金罍。
【注释】
- 故蜀:故,过去的;蜀,四川。即指过去。
- 梅龙:传说中梅树上的龙。
- 昔年曾赋西郊梅:昔日曾写过《西郊梅》这首诗。
- 茫茫去日如飞埃:渺茫的岁月像飘动的灰尘一样迅速消逝。
- 陈迹未忘犹一来:虽然旧迹已经忘记,但还时常来访一次。
- 蜀王故苑犁已遍:指当年蜀王在成都郊外开垦土地,现在已是一片荒芜。
- 烟芜牧笛遗民哀(yī):在荒凉的土地上,牧童吹着笛子,让人感到悲哀。
- 摧伤虽多意愈厉:尽管受到很多的摧折和伤害,但内心的决心却更加坚定。
- 苍然老气压桃杏(xìn píng):形容梅花的傲骨与坚韧,仿佛可以压住周围的桃花和杏花。
- 笑我白发心尚孩(hái):他们嘲笑我白发苍苍,但我的内心仍如同小孩子般纯真。
- 微风故为作妩媚(wò mèi):微风轻轻吹拂,使梅花更加妩媚动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成都所作。诗题“赋故苑”,实非赋咏故苑,而是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人以咏梅起兴,借物抒情。首联回忆昔年曾在成都西郊咏梅,而今又来到这曾经咏过梅的故苑。第二联点出故苑荒凉之状,暗含对世事的感慨。第三联描绘故苑中的一株梅树,表现了诗人的感慨之情。第四联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傲然挺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时事的忧虑。第五联通过描写梅花在寒风中摇曳的形态,表现了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坚守节操、不向权贵低头的高尚人格。第六联则用“摧伤虽多意愈厉”一句,将梅花的坚韧品质与诗人自己的坚贞不屈精神相提并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最后两句以轻快的笔调收束全诗,以梅花与桃杏的对比形象,赞美了梅花的傲骨与坚韧,同时又暗喻了诗人自己坚守节操、不向权贵低头的高尚人格。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既有对梅花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