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候始寒,丙夜天正黑。
雨来挟风助,吼击不遗力。
声如拔高山,势若伐强国。
初忧老柏折,遂恐石笋踣。
乾坤本无心,百神各效职。
蛟龙斗岁暮,豪横理莫测。
农功幸已成,龙怒亦会息。
屋漏何足言,袖手姑默默。
【注释】
仲冬:农历十月。候:观察、等待。始寒:开始寒冷。丙夜:古代以地支配十二生肖,丙属火,故丙夜即子时,指夜晚。天正黑:天色漆黑。雨来挟风助:雨水伴随着大风而来。吼击不遗力:雨势猛烈,毫不留情。声如拔高山:像从高山上拔下来一样,形容雨势之大。势若伐强国:像攻打国家一样,形容雨势之猛。初忧老柏折:开始担心被风雨折断的老柏树。遂恐石笋踣:于是恐怕那些像石笋一样的建筑物也会倒下。乾坤本无心:自然界原本没有心,这里比喻大自然的规律。百神各效职:各种神灵各自履行职责。蛟龙斗岁暮:蛟龙在年底争斗。豪横理莫测:豪横之气难以预料。农功幸已成:农民的农活终于完成了。龙怒亦会息:龙发怒了也会平息下来。屋漏何足言:房屋漏雨不值得说。袖手姑默默:袖手旁观,默默地看着。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了冬日的一场大雨,它给人们带来了欢欣,同时也带来了忧虑。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段,前四句写雨前的天气;中间六句写雨中的景象;后两句则写出雨过天晴的情景。
第一段:“仲冬候始寒,丙夜天正黑。”这两句是说,仲冬时节到了寒冷的时候,夜里的天空也显得特别黑暗。“仲冬”指的是农历十一月,此时天气已经转冷了。“丙夜”是指夜晚,而“天正黑”则是说夜色已经很深了。这两句是对天气和时间的描述,为下文写雨作铺垫。
第二段:“雨来挟风助,吼击不遗力。”这是对雨中景象的描绘。“挟风助”是说雨伴随着大风而来,“吼击不遗力”则是说雨势猛烈,毫不留情。这两句是对雨中景象的具体描述,展现了一场大雨带来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声如拔高山,势若伐强国。”这两句是说,雨声就像从高山上拔下来的一样,气势如同攻打国家一样。这里的“拔高山”和“伐强国”都是夸张的说法,形象地描绘了雨声的巨大和气势的磅礴。
第四段:“初忧老柏折,遂恐石笋踣。”这是对雨中建筑物的担忧。“初忧老柏折”是说一开始担心被风雨折断的老柏树,“遂恐石笋踣”则是说后来害怕那些像石笋一样的建筑物也会倒下。这两句是对建筑物的担忧,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恐惧。
第五段:“乾坤本无心,百神各效职。”这是说大自然原本没有心,各种神灵各自履行职责。这里的“乾坤”是指天地万物,“百神”则是指各种神灵。这两句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认为大自然自有其规律和秩序,无需人们去过多干预。
第六段:“蛟龙斗岁暮,豪横理莫测。”这是说蛟龙在年底争斗,这种豪横之气难以预料。这里的“蛟龙”是指神话中的巨龙,而“斗岁暮”则是说它们在年底争斗不休。这两句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
第七段:“农功幸已成,龙怒亦会息。”这是说农民的农活终于完成了,龙发怒了也会平息下来。这里的“农功”是指农民的劳动成果,“龙怒”则是说龙发怒了。这两句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结合,既反映了农业丰收的喜悦,也体现了龙发怒后的平静。
第八段:“屋漏何足言,袖手姑默默。”这是说房屋漏雨不值得说,袖手旁观,默默地看着。这里的“屋漏”是指房屋漏水,“袖手”则是说袖手旁观,“姑默默”则是表示默默地看着。这两句是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对一场大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大自然的力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体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