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暮年少嗜好,但愿无事终日眠。
斜风急雨势方横,低窗小阁且幽妍。
炉红酒绿足闲暇,橙黄蟹紫穷芳鲜。
一杯一杯意忽倦,径拨纸帐投蛮毡。
鼻间鼾声欲撼屋,手中书册正堕前。
不知校事白中圣,那惜门生嘲腹便。
读书万卷晚乃悟,妙哉此诀秘不传。
是醒是醉人莫测,非梦非觉中了然。
骎骎百年露电速,鼎鼎一世膏火煎。
金丹九转顾未暇,且向人间称睡仙。
【注释】
醉眠曲:指醉中入睡的诗篇。
老夫:诗人自称,表示自谦。
暮年:晚年。
嗜好:喜爱的事情。
但愿:希望。
无事:没有事。
终日:整天。
斜风急雨:斜风暴雨。方横:正在肆虐。
低窗小阁:低窗小房。幽妍:幽雅美好。
炉红酒绿:酒香浓郁。足闲暇:非常闲适。
橙黄蟹紫:指橙黄色的柿子和紫色的螃蟹等美味佳肴。穷芳鲜:极尽鲜美。
一杯一杯意忽倦:一杯又一杯地喝下去意兴阑珊。
径拨纸帐投蛮毡:随意拨弄着纸帐投到蛮毡上睡觉。
鼻间鼾声欲撼屋:鼻息如雷,震得房屋颤动。
手中书册:手里握着书册。正堕前:正好掉到前面。
白中圣:即白居易。晚乃悟:直到晚年才有所领悟。
妙哉此诀秘不传:这秘诀真是精妙啊,它的秘密不能相传。
是醒是醉人莫测:究竟是清醒还是迷糊,使人难以预料。
非梦非觉中了然:不是在做梦也不是在清醒时明白。
骎骎百年露电速:不知不觉中,时间就像闪电一样快速流逝。
鼎鼎一世:形容声势显赫。膏火煎:用火煎熬,比喻辛劳。
金丹九转:修炼成仙所需的金丹,需要九次炼丹过程。顾未暇:顾不上。
且向人间称睡仙:暂且在人间称睡仙。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诗人晚年生活优裕、闲适,喜欢酣饮美食,有时还纵情歌舞。但内心却常感空虚寂寞,因而有《醉眠》诗来抒发这种心境。全诗以“醉眠”为题,通过写自己的醉态,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真谛的探求。
首句“老夫暮年少嗜好”,表明自己年岁已高,嗜酒好色,而年轻时又无此嗜好。这里用了一个对比,突出了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与年轻时的迥异。接着一句“但愿无事终日眠”,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无事可以整天睡大觉。这句看似平淡,实则暗寓深意。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无忧无虑地过上平静安逸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和烦恼。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绘了自己醉酒后的悠闲自在。在猛烈的风雨中,他选择了一个角落,低窗小阁,独自品味着美食佳肴,享受着难得的宁静和惬意。这种情景不禁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此,而是继续向下发展,将笔触转向了饮酒的过程。
“炉红酒绿足闲暇”,描述了诗人在品尝美酒时的心情。这里的“炉红”和“酒绿”分别代表了醇厚的酒香和鲜艳的色泽,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诗人陶醉其中。“足闲暇”则表达了他对这种闲暇生活的满足和欣赏。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反而开始关注起书中的内容来。“橙黄蟹紫穷芳鲜”,这句诗既写出了美食的丰富多样,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描述自己读书的情景。“一杯一杯意忽倦,径拨纸帐投蛮毡”,“一杯一杯”形容了诗人饮酒的速度之快,意兴之浓;“意忽倦”则暗示了饮酒过后的昏昏欲睡之感。于是,他索性拿起纸帐,扔向蛮毡上一倒就睡。这里的“径拨纸帐投蛮毡”既表现出了他喝酒后的状态,又展现了他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
诗人接下来又写到了自己的鼾声:“鼻间鼾声欲撼屋”,这鼾声之大,足以震动屋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喝酒后的醉态。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手中书册正堕前”,这句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读书时的状态。手中的书册掉落在地上,而他却浑然不觉,继续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这既表现了他沉迷于书本之中的程度,又暗示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诗的最后一部分,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感受:“不知校事白中圣,那惜门生嘲腹便。”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态度。他认为自己在官场上受到排挤和陷害,如同孔子当年被围困在陈蔡之间一样,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操守。至于门生们嘲笑他的话,他更是不屑一顾,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儿。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醉态和读书情景,表达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