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那更是、巴东江上,楚山千叠。敧帽闲寻西瀼路,亸鞭笑向南枝说。恐使君、归去上銮坡,孤风月。
清镜里,悲华发。山驿外,溪桥侧。凄然回首处,凤凰城阙。憔悴如今谁领略,飘零已是无颜色。问行厨、何日唤宾僚,犹堪折。
【注释】
(1)“疏蕊幽香”:稀疏的花蕊散发幽雅的香气。
(2)“禁不过”:无法忍受。禁,受。
(3)“晚寒愁绝”:傍晚的寒风让人感到愁绪无限。
(4)“巴东江上”,指作者被贬谪到四川巴东时所居住的地方。
(5)“楚山千叠”:指的是巴东附近的崇山峻岭,重重叠叠、延绵不断。
(6)“敧帽闲寻西瀼路”:斜戴着帽子悠闲地寻找往西瀼溪的路。
(7)“亸鞭笑向南枝说”:把马鞭靠在一边,笑着和向南的树枝说话。
(8)“使君归去上銮坡”:你离开这里回到朝廷,就像登上了銮坡一样。
(9)“孤风月”:独自对着风中的月亮。
(10)“清镜里”:指自己照镜子,反映自己的容颜。
(11)“悲华发”:感叹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
(12)“凤凰城阙”:指皇帝的宫殿。
(13)“憔悴如今谁领略”:现在谁还能体会到你的憔悴?
(14)“飘零已是无颜色”:现在已经变得没有颜色了,形容人因失意而憔悴。
(15)“问行厨何日唤宾僚”: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们这些朋友呢?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被贬至湖北巴东期间。全词以“疏蕊幽香”起笔,描绘出一幅清幽淡远的画面;接着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心情;然后以“清镜里,悲华发”一句结束,既点明了题旨,又为下文作铺垫。全篇构思巧妙,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富有情韵。
上阕写景。开笔即用“疏蕊幽香”四字勾画花木清幽,暗示了作者被贬后的寂寞心情。接下来,词人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层面描绘环境与心境。“禁不过”“更”二字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深,“那更是”三字则将这种愁苦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巴东江上,楚山千叠”,是词人的游览之地。词人在游览过程中,时而驻足观赏,时而纵情歌唱。在“敧帽闲寻西瀼路”,看似游山玩水,实际上内心却是愁云密布。“亸鞭笑向南枝说”,这两句看似轻松愉悦,实则是在向南枝倾诉内心的愁苦。
下阕抒情。“清镜里,悲华发”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然而,这种感慨却并非绝望的哀怨,而是对人生际遇的一种超然理解。“憔悴如今谁领略”,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飘零已是无颜色”,更是对自身境遇的无奈。“问行厨,何日唤宾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也并非奢望,而是在一种无奈中寻求一丝慰藉。整首词以清幽淡远的景物为背景,以深沉的情感为基调,表达了词人被贬后的孤独、无助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