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一弄入云声。月明天更青。
匆匆莺语啭。待寓昭君怨。寄语莫重弹。有人愁倚栏。

注释:

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一弄入云声。月明天更青。

匆匆莺语啭。待寓昭君怨。寄语莫重弹。有人愁倚栏。

译文:

女子手指如同雕刻成的红玉,纤细而修长。她正在弹奏第十三弦的筝,那声音清脆如同泉水。一曲弹奏完毕,月亮似乎也更明亮、更清澈了。

急促的莺鸟叫声在耳边响起,仿佛在诉说昭君的故事。我在这里寄托我的思念,希望你能不要再次弹奏这首曲子。因为有人正倚着栏杆,默默地为你担忧。

赏析:

此词写一位女艺人为歌妓弹筝,因触景生情,借以抒写自己对远人的思念。全词从筝声写到筝手,再由筝手想到弹筝之人,最后归结到自己的愁思上,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使离思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婉转。

起首二句写女子手指细长如红玉,十三弦筝调弦声清越如泉水,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女子弹奏筝曲的情态。一个“调”字,既写出筝声的悦耳,又表现出女子弹奏时的动作轻盈,如行云流水,美妙动人。“一弄入云声”,不仅写出了筝声的高亢激越,也表现了女子演奏技艺的高超。接着,作者由筝声转入筝手:“月明天更青”。月明人静,筝声入耳,使人联想到昭君出塞,不禁为之动情。这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

上片写女子弹筝,下片则转入筝手的内心世界:急风骤雨般的鸣啭,使她想起了昭君出塞之事。这里用昭君出塞的典故,是说女子听到筝声后,想到了远方的亲人,不由得心潮起伏、愁绪满怀,从而牵动了自己内心的愁思。

“寄语莫重弹”,这是女艺人向听众发出的劝诫,同时也透露出女子对听者深深的眷恋之情。“重弹”二字,表明了她对听者的感情之深。“莫重弹”,不仅是对听者的嘱告,同时也是对自己情感的表白,言外之意是自己希望听者能为自己多想想。这一层意思,是上片“寄语”所没有直接说出的,却是很自然的过渡,使全词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有人愁倚栏”,是说有人倚在阑干之上,凝望着明月沉思,默默为女子担忧。这句中的“有人”,即指前文所说的“有人愁倚栏”,而“倚栏”二字,则又点明了这位听筝的人是在夜晚的月光下,倚靠在栏杆之上,为女子担忧。这里的“倚栏”和上片的“寄语莫重弹”都运用了一种象征手法,将听者的思绪与筝声紧密相连,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气氛。

这首小令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动人,充分体现了柳永词的婉约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