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谁曾见。马上墙阴通半面。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
明朝重去。人在横溪溪畔住。乔木千章。摇落霜风只断肠。
【注释】
阿谁——何人,何人。
曾见——曾经见到过。
马上——骑马。
墙阴通半面——在马背的阴影中只看见你半边脸。
玉立娉婷——像美玉一样挺拔端庄。
灵犀——指心意相通。
目成——眼神交汇。
明朝重去——明天再走的时候。
重——再一次。
横溪——横卧的溪流。
乔木——高大的树木。
摇落——凋零。
霜风——寒风。
断肠——非常悲伤。
【赏析】
“阿谁曾见”,首句写诗人曾经见到过一个女子,但未见过面,只是远远地看见她的身影。这第一句是全词的感情基调所在,也是全词的关键所在。
第二句“马上墙阴通半面”写诗人看到这个女子是在马后墙边的阴影里。这一“半面”,既说明时间之久,空间之狭,同时也暗示了相见之难。
“玉立娉婷”,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仪态万方。
第三句“一点灵犀寄目成”则是对前两句的升华和深化,诗人通过“一点灵犀”来表达他对女子的深情厚意,而这种情意也通过眼神传递给了对方,达到了“目成”的效果。
第四句“明朝重去”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再次见到这个女子的愿望。
第五句“人在横溪溪畔住”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溪边的情景,她仿佛就住在溪边,与自然融为一体。
第六句“乔木千章”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描述了女子居住的地方周围的环境,有高大的树木,显得十分幽静美丽。
尾句“摇落霜风只断肠”则是全词的最后一句,也是情感上的高潮部分。这里用“摇落霜风”来形容季节的变化,同时借秋风吹落树叶的景象来比喻女子的离别之苦;而“只断肠”则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分别的深深不舍和无尽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