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春。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
霁痕消蕙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春。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
霁痕消蕙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注释
国香 · 赋兰(节选)
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春。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
霁痕消蕙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赏析
这首《国香·赋兰》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兰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情感。
首句“空谷幽人”,描绘出兰花生长在空旷山谷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兰花生于幽谷之中,不与世俗之物争艳夺宠,而是独自散发着清雅的气质,这正与诗人的性格相吻合。诗人通过“曳冰簪雾带”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兰花的清高脱俗之美。
第二句“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诗人借兰花之志,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兰花虽然结有根须,但并不追求与萧艾同枝,而是保持着独立的品格。同样,诗人也不愿意随波逐流,甘愿在山林中度过平淡的生活,这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令人敬佩。
第三句“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诗人用“风烟伴憔悴”来形容自己身处乱世的凄凉景象,同时借兰花的坚韧生命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冷落吴宫”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而“草暗花深”则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些描写都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第四句“霁痕消蕙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诗人以兰花的姿态来比喻自己内心的纯洁无暇。兰花在雨后天晴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同诗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坚守和执着。“应是知心”则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珍视和渴望。
第五至七句,诗人继续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格。“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诗人感叹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忧愁,而兰花却能在这纷扰世界中保持独立和清高。“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诗人表示自己对兰花遗世独立的赞美之情,并希望能够像兰花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最后两句“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诗人以兰花的香气化为梦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他也将兰花比作孤独的行者,在寒冷的月光下弹奏瑶琴,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兰花的热爱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