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失黄昏,雁惊白昼,脉脉斜飞云表。絮不生萍,水疑浮玉,此景正宜舒啸。
记夜悄、曾乘兴,何必见安道。
系船好。想前村、未知甚处。吟思苦,谁游灞桥路杳。
清饮一瓢寒,又何妨、分傍茶灶。野屋萧萧,任楼中、低唱人笑。
渐东风解冻,怕有桃花流到。

这首诗是苏轼的《法曲献仙音·题姜子野雪溪图》。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梅失黄昏,雁惊白昼,脉脉斜飞云表。絮不生萍,水疑浮玉,此景正宜舒啸。
  • “梅失黄昏”:指梅花在黄昏时分失去了颜色。
  • “雁惊白昼”:大雁在白天飞行,打破了宁静的氛围。
  • “脉脉斜飞云表”:形容雁群飞翔时的姿态。
  • “絮不生萍”:絮状物(如柳絮、杨花等)不会在水上生长。
  • “水疑浮玉”:水面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
  • “此景正宜舒啸”:这种景色很适合吟咏歌唱。
  1. 记夜悄、曾乘兴,何必见安道。
  • “记夜悄”:回忆起夜晚的寂静。
  • “曾乘兴”:曾经有过兴致勃勃的时候。
  • “何必见安道”:为什么要去拜访安乐公(即谢安)呢?
  1. 系船好。想前村、未知甚处。吟思苦,谁游灞桥路杳。
  • “系船好”:准备系船。
  • “想前村、未知甚处”:思念着前面村庄的深处。
  • “吟思苦”,表示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 “谁游灞桥路杳”:谁还在游历灞桥,道路如此遥远而渺茫。
  1. 清饮一瓢寒,又何妨、分傍茶灶。野屋萧萧,任楼中、低唱人笑。
  • “清饮一瓢寒”:一杯冷饮,感受寒冷。
  • “分傍茶灶”:分些茶水到灶边。
  • “野屋萧萧”,形容野外小屋凄凉萧条。
  • “任楼中、低唱人笑”:任由楼上的人低低地唱歌笑着。
  1. 渐东风解冻,怕有桃花流到。
  • “东风解冻”:春风使得冰雪融化。
  • “怕有桃花流到”:担心有桃花被风吹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的风景和诗人的感受。诗中通过描绘梅花、飞雁、水波、柳絮等自然景观,以及夜静、乘兴、见安道等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