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梦泽连禾黍,断垄横冈散平楚。
登高试望竟陵城,孤烟落日知何处。
旧游如梦去莫挽,客愁冉冉还如故。
他年若问鸿轩人,堂下蔷薇应解语。
【诗句释义】
梦泽:古时指洞庭湖,后泛指江南水乡。茫茫:辽阔无际的样子。禾黍:庄稼。横冈:横过山冈。平楚:平地。竟陵: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孤烟落日:形容天色将晚。冉冉:渐渐。鸿轩人:指诗人自指。堂下蔷薇:指堂上的蔷薇花,这里用作比喻。
【译文】
在辽阔无际的梦中泽上连片的禾黍,断垄散开在纵横交错的冈上。登上高处试着向竟陵城眺望,只见远处的孤烟和落日正不知去往何处?往日游踪如梦幻般消逝不再挽留,客愁也渐渐像旧时一样萦绕心头。若问鸿轩人何时重聚,堂下的蔷薇应能明白你的心语。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写于作者离开复州时。首句“茫茫”二字总领全诗。梦泽,即洞庭湖,是当时人们常说的一片渺茫无际的水乡之地,它既代表一种环境氛围,也暗示了作者与友人分别的背景和心情。第二句“断垄”二字,形象描绘出一幅荒凉景象,而“横冈”则点出地点,为第三句作了铺垫。第三句“登高试望竟陵城”,写的是作者站在一个较高的土岗上极目远眺的景象。“竟陵”是当时的一个郡县,作者此行正是前往那里上任。“孤烟落日知何处”,这句是写景兼抒情的名句。“孤烟”是作者极目远眺所看到的景色,是夕阳西下之时的一缕青烟,它飘渺、孤寂,又似有若无,令人遐想;而那“落日”则是作者眼中的落日,它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两句合起来,不仅写出了一个宁静而又萧瑟的黄昏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这种感情,随着作者目光中的落日一起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地平线上。
第四句“旧游如梦去莫挽”,是说过去共同游览的美好回忆已经如同一场梦境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此不要再去挽回。这句中“莫挽”是挽留的意思,而“旧游”是作者对过去的共同游历的回忆,“如梦”则是比喻,用来形容这些美好的回忆如同一场梦一样转瞬即逝,不可追回。“客愁”则是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愁绪,这愁绪像是旧梦一样挥之不去,但又似乎在逐渐淡忘。这里的“冉冉”,就是慢慢的意思,表示这些愁绪正在逐渐消散。
第五句“他年若问鸿轩人”,是对前文的一个回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将来如果有人问起你这位鸿轩人(鸿轩人在这里指代作者),你可以告诉他你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他年”指的是未来的日子,“若问”则是假设的语气,“鸿轩人”则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称呼。“堂下蔷薇应解语”,则是对前一句的另一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真的有机会来拜访我,那么堂上的蔷薇应该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并且向你表达出来。这里的“解语”是指懂得你的心思,能够传达你的心意。
【注释】
- 梦泽:即洞庭湖,古时人们常说的一片渺茫无际的水乡。2. 断垄横冈散平楚:意思是说那些荒芜的田地横亘在山冈之上,使得大地变得平坦而开阔。3. 竟陵: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钟祥。4. 他年:指未来的日子。5. 鸿轩人:指作者自指。6. 堂下蔷薇:用堂上的蔷薇花比喻自己的内心情感。7. 冉冉:慢慢地。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送别之作。首句“茫茫梦泽连禾黍”总揽全诗,描绘了一个辽阔无际、荒草萋萋的梦境般的环境。次句“断垄横冈散平楚”,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第三句“登高试望竟陵城”则转入了现实场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的城市,但看到的只是一座孤立的城池,周围的一切仿佛都离他而去。最后两句“旧游如梦去莫挽”、“他年若问鸿轩人”,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留恋和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梦泽为主题,通过描绘一个辽阔无际的梦境般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留恋和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